跟随和谷游丝路
——《西出长安望葱岭》读后感
王新民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和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丝绸之路的图书引人注目起来,著名作家和谷先生的《西出长安望葱岭》在众多的丝绸之路读物中脱颖而出,它以其丰富性、文学性和史料性为人称道,尤为我们学文史的读者所喜爱。
所谓丰富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的曲折漫长,《丝绸之路》一书的作者——瑞典学者斯文.赫定说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看到了旅人的艰辛浪漫,作者“大致是追寻着1300多年前唐僧玄奘西行的足迹,或沿袭或逆行,几乎走遍了丝路的南线和北新线的大小名胜,辗转迂曲中饶有游兴”;看到了石油工人的创业艰难:他们的工作服是橘红色的,鲜艳夺目,据说是一种警示的颜色,以免在沙漠中失踪后难以找到搜救目标;看到了作家李若冰与石油工人的深厚情谊,他在西安帮助曾于柴达木采风创作时认识的阿吉的女儿给其哥哥的孩子看好了病;看到了岑参、常建等边塞诗人的瑰丽诗作;看到了斯文.赫定、橘瑞超、渡边哲信等冒险家的足迹收获;看到了张骞诸位前赴后继的开拓者的筚路蓝缕之功。
所谓文学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我们看到了边塞诗人和历代作家遗留在丝路上的瑰丽诗作和优秀游记,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对唐诗捻熟于胸,在书中随手拈来散落在丝路上的诗词歌赋,使文章摇曳多姿,锦上添花。比如在《图伦碛》说图伦碛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的情形就像诗人常建所说的:“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又写道诗人岑参途径图伦碛时,看到艰难的道路上荒无人烟的悲凉景色,写过一首《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宿何处,平沙万里绝人烟。”还联想到在西行的路上,诗人岑参偶然遇到了返回长安的使者,不禁欣喜,遂吟咏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通过作者的描写阐述,我们还了解到一些边塞诗描写的背景,比如岑参的名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就是轮台奇异的雪景,同时通过“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等名诗名句的引用,指出:轮台逐渐成了边塞的代名词。又旁征博引陆游的“尚思为国戍轮台”以佐证。在《焉耆与铁门关》一文中,引用近代作家谢彬在《新疆游记》中描写铁门关的险峻说:“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崎危石,侧临深沟。水流澎拜,日夜有声。湾环曲折,幽邃险阻。时有大风,行者心戒。有一夫当关之势。”
所谓的史料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中外有关丝路的史料,使文章显得左右逢源,全书显得史料详实。比如《从轮台望葱岭》一文中,就“葱岭”的称谓写道:早在《汉书.西域记》中就被提到。《水经注》引《西河旧事》道:“其山长大,上生葱,故曰葱岭也。”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其为“波谜罗”。而且指出:显然,它是“帕米尔”一名的同音异译。作者不仅引用中国古籍,而且旁征博引国外学者的有关著作,书中多次引用瑞典斯文.赫定、美国学者谢赫、日本学者橘瑞超、野村荣三郎、渡边哲信等外国学者关于丝路的论著论述,在《库尔勒》一文中,作者引用渡边哲信《在中亚古道上》的记载:沿天山山脉走了八天,到了一个叫做库尔勒的地方。在此之前,山上完全没有树,河里是一些泥水,到了库尔勒,才第一次见到清澈的流水。那条河叫做孔雀河。在焉耆那边有一个叫做博斯腾的大湖,这条河大概就是从那里流过来的。……” 在《凉州》一文中引用美国学者谢赫《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的论述:“凉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熔炉,正如夏威夷对于二十世纪的美国一样,对于内地的唐人,凉州本身就是外来奇异事物的亲切象征。凉州音乐既融合了胡乐的因素,又保持了中原音乐家的本色,但它有不同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样就使它听起来既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又不乏亲切的中原风格。”
丰富性、文学性和史料性使得《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有别于简单的导游性读物,也不同于严谨而不乏枯燥的学术论著,不仅使我们轻松愉快津津有味地读完此书,而且在有关丝路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学问上收益颇丰。和谷先生在《题记.我是一只小蚕》中自谦道:权且把本书当做一份导游草图,一份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清单,最好当成陪你上路的一个朋友。那么,我们就跟随和谷先生神游丝路吧。
2014-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