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家档案 > 评介文章

格致的人与文

  格致的人与文

   李敬泽

  格致之文可以在诸多角度上做出阐释,哪个角度都能打开一个空间,比如读她那批释梦之作,很容易想到弗洛伊德,但其实,也可能是错把故乡做他乡,至少不全是弗洛伊德,她是满族人,有通古斯民族萨满遗风,她的心里藏着一个“大神儿”,灵魂在此界和彼界穿行如风,消息藏在风中。

  传统文章之学强调真实,真实确实是文章的根本。但作为文学的散文还有一个向度,就是“表现”。我们怎样表现自己,这里包含着愿望、想象、梦想,当然也包含创造,否则散文就不成其为艺术。格致的散文就是“表现”的,读她的文章,你会感到是和她一起看着“这个人”为自己建立起具有重重意义和种种趣味的空间,这个人不仅是被描摹和确认出来的,也是被探索和发现出来的。写作在这里不仅是生活的反映,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延展。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文本之外的那个格致反而是不太真实的,她一直努力与世间和解,让自己不那么恍惚,不那么各色偏执,不那么锋利,但是,在文本中她解放了,她自由了,她本性里的各种元素——相互冲突的、不调和不自洽的、自我伤害的、不那么安全的,都在书写中被提炼、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审美的、戏剧性的艺术人格。

  在现代散文中,人和文的关系比传统文章学所论述的更为复杂。在古代,人们假定人与文的高度统一,但问题是你自己到底是谁呢?这不仅是一个事实认定问题,还涉及自我想象和自我建构,从现代哲学、语言学的思想背景上看,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矛盾和幻觉。

  格致被认为是属于“新散文”阵营,南帆、周晓枫编过一本《七个人的背叛》,格致就名列其中。十几年来,这批年轻的散文家做了两件事,一个是主体的自觉,他们在散文中力图呈现现代主体,不是浑然一体无缝的鸡蛋,而是多重的矛盾的,在传统理论视野下,比较倾向于把这种矛盾取消掉,留下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形象,好像这个“我”是海晏河清的一个小王国,没有毛病没有故障,运转在我们熟悉的逻辑上。另一个是语言的自觉,散文的语言问题不仅是修辞和风格问题,更是复杂的认识论问题,语言不是被驱遣之物,它能够自主自治,能够把你带到沟里去。延安整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就是看到了语言很可能不及物,不实事求是,一不小心就不是你说话,而是古人洋人别人在说你。文学散文的理论和创作对这个问题较少警觉,而“新散文”对话语行为本身、对人和话语之间的关系都做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放在这个背景下看,格致的散文有对真实和真诚的独到理解,她忠实于自我的真实状态,推敲这个状态,并且提供了一套富于内在性的、颇具表现力的散文语言。当然,到目前为止,她还主要停留在个人生活的范围内,如何更开放、更宽阔、与世界展开更有力的对话,或许是她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格致之文大家都觉得很好,常有惊艳之感,有时真好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真要坐下来思量她的文章的好,恐怕又很难说清楚。她的写作对现成的评论话语构成了挑战。挑战是好事,在应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和估量了一个作家的价值,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理论视野。理论需要在接纳创作的新鲜经验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和解释力,散文的理论也是如此。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