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新乡土散文的三性

1已有 922 次阅读  2015-06-02 10:37   标签office  center  style  散文 

新乡土散文的三性

赵攀强

 

新乡土散文是“以原生态的方式, 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真实地展示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乡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以及卑微人物的人性扭曲等各种触目惊心的乡村变异景象,打破了传统乡土散文永恒不变的田园牧歌的神话,启发读者对乡村未来命运的忧思与更深层次的思考”。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新乡土散文写作的实践与体会,今天就“新乡土散文的三性”问题,与各位作家进行交流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新乡土散文写作的真实性

 

关于散文写作,有人主张人文分离,有人认为可以虚构,还有人竟然觉得“小说是虚构的作品,散文是虚假的作品”。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问我:“你写的那些散文是真的还是假的?”令人哭笑不得。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散文写作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散文写作必须真实,最起码新乡土散文写作必须真实。乡村生活不乏故事性,浓浓的乡音乡情,美妙的童年记忆,难忘的乡村往事,变异的乡村现象等等,这些都是新乡土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这些生活故事,常常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从而激发出我们对新乡土散文写作的冲动。因为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真实故事,写出来感动了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说真话,抒真情,这是每一个新乡土散文写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胡编乱造故事,肯定不会鲜活生动,也不会亲切自然,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脱离生活,无病呻吟。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才能有血有肉,打动读者。离开了真,便无以为美,也无以为善。我写《在那大山深处》,文中遭遇蛇险、深山患病、过河涨水等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写起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情感真挚。有人说,读这篇散文就像看电影一样,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此文能被收入《2015陕西中考总复习优化指导》语文卷的主要原因。

 

二、新乡土散文写作的现实性。

 

传统乡土散文主要是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他们把乡村描绘成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其实,这是作家的一厢情愿罢了,乡村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乡村自有乡村的问题,乡村人自有乡村人的烦恼,这是生活在古代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白领阶层的人们无法体会得到的。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社会后又长期工作在农村,自然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农村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于“文人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新乡土散文写作必须面对现实,揭示问题,针砭时弊,发人警醒,而不能回避现实,只唱赞歌。那些人为的对乡野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令人痛心疾首,成为我写新乡土散文的突破口。《老屋门前的竹园》,就是写母亲多次保护竹园不被砍伐的故事。其实农村的毁林伐竹现象极为普遍,我写这篇散文,主要是希望农村多些像母亲那样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正如文章结尾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们,人人不再砍树毁竹,人人能够植树护绿,那么我们的家园将会更加美丽”。《远去的秦巴柴郎》,不仅仅是对过去那个山村砍柴时代的描述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曾经犯下罪孽的心灵忏悔,呼吁人们从我做起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古老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一直是我十分担忧的问题。首先是农民进城,有年清明节回老家为父母上坟,发现农户几乎是关门上锁,那些儿时伙伴也失去踪影,村里老人说,不少家庭搬到城里去了,在村的劳力平时都在外面打工,不是逢年过节村上就看不到多少人了,心中颇感失落,我将回村的所见所闻写在了《冷清的故乡》里。后来,我在城市遇见许多老家人,他们都进城了。我感到奇怪,村里那么好,为什么要进城呢?经过多次交流和深刻思考,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农民进城是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潮流,应当肯定,但是不能急躁冒进一窝蜂地赶热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创业有成,为城市做出贡献,举家搬到城里无可厚非;然而有些人住到城里只是盲目攀比,无事可干,只会给城市添乱。目前的情况是城市拥挤不堪,农村荒凉萧条,思考着这些问题,我写出了《守住家园》这篇散文,不仅被《海外文摘》发表,而且获了奖。其次是新农村建设,由于人们认识的偏差,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农村建设的与城市一样繁华,到处拆除传统建筑,河流改道,老树砍伐,侵占土地,集中安置,结果形成“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怪样子,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旬阳有两处很美的旅游景点,一是西沟风景区,由于在修路时,人为地炸毁了谷口的响水潭,给人留下无奈和遗憾;二是水泉坪,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拆除了三百余户的石板房而大煞风景,这些都在我的《水泉坪记忆》、《留住乡愁》等文章中有所揭示。

 

三、新乡土散文写作的思想性。

 

一篇新乡土散文的优劣,最基本的一点是看其有没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也不是引经据典的思想。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索和独特的感悟,也就是作者内心要表达的真实的思想。作者赞美什么?主张什么?批评什么?应该在文中明显地体现出来,让读者看得明白,有所领悟。当然,新乡土散文的思想性与现实性是紧密相连的,思想性蕴含在现实性之中,现实性又凝结着思想性。要提升新乡土散文的思想性,必须正视目前的社会现实,提炼出“留住乡愁”的深刻思想主题,警醒人们热爱自然,保护乡村,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去。我最近写的《故乡的吕河》、《老宅古树》、《又闻水笑声》等散文,都充分表达了“留住乡愁”这个思想主题。我觉得只要留住山、留住水、留住地、留住那些传统村落、留住那片蓝天白云,留住那些淳朴民风和传统民俗,留住游子的那颗飘移的心灵,乡愁就一定能够留得住。所以,我的新乡土散文,本意是留住乡愁,回归乡土,启发人们建设美丽乡村,留给游子一处心灵的港湾和梦里的圣地。

 

(本文系作者赵攀强于2015525日在第五届中国中西部散文家论坛上的交流发言)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