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与大巴山的交界处有这样一座城市,汉水南流,洵河北绕,山水相依,阴阳回旋,其状如二鱼首尾相对,又似太极浮出,人称"太极城"。太极城者,安康旬阳之谓也。丁亥年仲夏.余应邀赴该县采风,赏于山而玩于水,着实陶醉了一番。为表胸臆,今书文字以记之。
乘火车出西安,一路穿越隧道。过秦岭后忽见悬崖峭壁,翠峰插天。继而"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山环水绕,气势逼人,清荣峻茂,雄奇险峻。这便是太极城了。出车站早已有人迎接等候。遂换乘小公交。但见沿途市井自不同于关中平原。有少妇怀抱婴孩,撩胸哺乳,一脸幸福。待下得车来,方知旬阳县城恰位于一山凹里。青山环绕,绿水荡漾,别有一番滋味情趣。
旬阳历史悠久,秦时设关,西汉置县,素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誉。积淀了深厚的秦、楚、巴蜀、岭南、吴越等历史文化和丰富久远的汉水流域文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汇于此,留下了不少诗篇佳作:"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灵山刻就天书字,旬水绘成太极图"、"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山城秀"、"南望汉江、北镇旬河,江河锁钥旬阳城;东倚灵崖,西倚林园,秀丽妩媚太极城"……
旬阳城地貌独特,因水而分成阴阳两岛。阳岛位于旬河以北,属新城;阴岛位于旬河以南,属老城。新老对峙,各占南北。两城相比,吾更倾心于老城。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但余却偏偏喜旧厌新。老城座落在一个山包上,河水从脚下静静淌过。老城原有东、西、北城门三个,今仅剩西门一处。你看那城门沉重敦厚、高大雄浑,只是那头顶之上的城门名称早已因风蚀日晒而字迹班驳难以辨认。两扇灌满铁钉、布满弹痕的大木门像一个跨开双腿的沧桑老人。门洞内却是一番祥和景象:人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或说笑,或乘凉,期间有小孩翻趴滚打,有妇人高声喧哗,也有老人闭目养神。绕城有三层街道:下城、河街、后城。一条鹅卵石小街,两旁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房,间以木门、青石板房加以点缀。高低纷杂的各色屋檐挤出一线苍天。沿河一排房屋,均为前门对街,后门傍水,一派"人家皆枕河"的情趣。巷道四通八达,石阶幽邃曲折,狗吠深巷,鸡鸣小户,街头繁华,巷尾热闹。同行中有老作家年近七十,见一农户,养鸡两只,气宇轩昂,顿生感慨,以为和谐也。
旬阳美景,何止万千,而余尤喜老城古镇。古镇者,蜀河也。先前,大凡在汉水上使船弄帆、奔波行走的水手、船家、商贾,无一不知蜀河镇是一个响当当的水旱码头,人称"小汉口"。当年古老的汉江黄金水道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面甚是雄伟壮观。陆路上,也是骡马方阵络绎不绝,驼铃声叮当,响彻暮江。各地的桐油、布匹、瓷器、药材以及米面油盐等诸多杂货皆在此中转,集散,辐射四方。商贸兴旺,经济繁荣。清朝年间,云集于此的富商巨贾出资建起了这至今仍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凭古吊今,亲昵不尽的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江西馆、三义庙等一大群的古建筑群。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黄州馆、杨泗庙。
黄州馆为湖北"黄帮",即黄州籍客商,所建造的议事、休息、看戏的地方。它坐西朝东,背依山坡,南靠汉江,面对蜀河。门楼、乐楼、拜殿、正殿依次上升,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全部殿宇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既与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格局相符,又具浓厚的南方建筑特色。门楼为乐楼后墙的随墙门,正面是砖砌三间五楼式八字形牌楼,正楼高约 10米,气宇轩昂,巍峨壮观;乐楼为高台建筑,歇山式顶,门枋刻有浮雕,天花板作八卦藻井,重檐飞翼,雕刻精美;乐楼与门楼巧妙相接,浑然一体,不失为同类建筑精华;乐楼前院场两侧有对称的二层厢房数间,楼上有廊,可作看台,靠北踏步两侧又有石栏杆两周,形如月台;再往北即为拜殿和正殿。正殿为硬山顶,拜殿为卧龙状风火墙头,与乐楼两山墙头造型一致,形成呼应,整座建筑旖旎美观、庄重大方,无论是规模、造型还是工艺均堪称一绝。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馆内建筑大多坍塌破坏。加之院内杂草丛生,使人颇生伤感。
杨泗庙原是当年的汉江船帮留下的,历来享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 "之称。杨泗庙布局与黄州馆大体相同,高大庙门两侧有对联曰"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平××"(最后二字已斑驳不清,猜想应是"风静")。
蜿蜒数里的蜀河古镇,一律铺着厚重的青石板。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远。两边的木板门面带阁楼的房子,苍黑倾斜,透出远古的气息。有楼临水凌空而建,颇似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吊脚楼。房屋一律用石头砌成,方方正正,门口贴着崭新对联,红底金字,大福大贵,家家门口鲜花怒放,姹紫嫣红。更有闲情者,养鸟一二只,悬于头顶,声鸣啾啾。不时有好客者,邀游人入屋内,好烟好茶,盛情款待。屋里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有老人在门里竹藤躺椅上吸着水烟摇着蒲扇。有孩童在街上踢着鸡毛毽。有小猫沿着街角"巡视",威严像将军,深情似恋人。一条条寂静幽深的小巷,一面面浑厚庄严的城墙,一阶阶石板台阶铺向远方。出得巷口,但见山奇水秀,丽色迷人。崖石黛墨,峭壁翼立,隙生杂草、垂枯藤、布荆棘、缀野花,常有鸟雀啄熟果,蜂蝶戏丛花。安详静谧酷似一副山水油画。行于期间,顿生世外之感。
旬阳城东有一突兀山峰名叫青龙山,山顶有一寺,立于旬河之北的山崖上,与旬阳县城遥遥相望。因临百丈悬崖而建,故名灵崖寺,亦称临岩寺。史载,该寺始建于宋绍兴六年 (1136年),清同治年因焚毁而重修。历史上灵崖寺因两件事而名声大振:一是明弘治四年(1491),旬阳县县民先后两次在崖上采撷灵芝九株,进献知县蒋呙,蒋以芝草为祥瑞,为佳兆,乃于寺旁建亭,取每"芝亭 ",并作《灵荨亭记》树碑纪之,纪碑矗立于灵崖寺门前,现保存完好,碑文已收录于《安康碑版钩沉》。有诗日:"殊草应佳祥,灵根赛玉香,云花夺金紫,服食致年长";二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江西吉水县的罗洪先曾寄读于灵崖寺,因其志存高远,用功苦读,一举成为状元。状元及第后仍百尺竿头,苦钻勤研,执着追求,不负幼学壮行之志,又成为明代著名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有志者事竟成,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当地遂在此建 "读书亭"。人借寺功成名就,寺借人声名远扬。灵崖寺现存大殿,山门各一座及厢房数间。寺内多奇花异草。有大雄宝殿,雕龙画栋,庄严肃穆。殿外两侧有对联两副。一曰: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另一曰:礼佛一拜罪减河沙,念佛一声恒超三界。出寺百余步有亭一间,两层,数丈,勾心斗角。立于亭上远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旬阳作为汉江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汉水文化的富集区,更是汉水文化的活标本。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因为有了汉水方才有了安详如水的安康,方才有了民风醇厚,乡俗浓郁的旬阳。晨起漫步于旬河岸边,河水清流,杨柳依依,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等到晴天朗日,登上宋家岭观景台,三山环绕,一水中流,全城尽收眼底。登高望远,山风习习,心旷神怡,如临仙境。下得山来自有好酒好肉,席间少不了民歌民舞、汉江号子。暮色中有女子倚门而立,红衣红裙,一如那老城古镇一般,古色古香,让人留恋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