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赵攀强:时代一直在变,灵魂依旧如初

3已有 2898 次阅读  2014-08-04 09:15   标签justify  office  center  style 

赵攀强:时代一直在变,灵魂依旧如初

    

    作者:张星利

    

    赵攀强是典型的陕南人,他是陕西旬阳县太极城散文学会会长,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读来令人亲切。

 

他先后出版了《旬河浪花》、《汉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极城絮语》四部作品,是一把写散文的好手。

 

2014年7月2日《 人民日报 》刊登消息:《海外文摘·文学》杂志社日前召开研讨会,就陕西作家赵攀强的乡土散文进行了研讨。赵攀强长期生活在陕南山区,从事散文创作多年,近年来创作势头迅猛。与会作家和评论家认为,赵攀强的散文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这与作者早年从事新闻写作密不可分。其散文写作题材丰富,语言质朴自然,读后让人产生真实可信的感受。

 

这是在北京召开赵攀强散文研讨上专家的评价。会上,由专业播音主持人朗诵了他的散文《母亲坟头的诉说》、《在那大山深处》、《乡愁,一杯千年的陈酿》、《母校情深》四篇散文,与会者有人当场落泪,而赵攀强本人也哭了。赵攀强给我介绍当时研讨会的情景时,眼睛开始红了,让我感受到用心写作的人的真诚。

 

由于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赵攀强写新闻稿,通讯稿,这是份内的工作职责。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用散文的笔法写了《水泉坪风景》一文,没想到在刊物发表后效果非常好,被多家报纸杂志转载。他觉得用散文的笔法更能传播和展示家乡的山水,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写“旬阳的山”、“旬阳的水”、“走进太极城”、“故乡的小河”、“探寻蜀河古镇”,无不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评论家把赵攀强的散文归为新乡土散文,那就是对乡土家乡的热爱,没有热爱写不出来,没有真情实感产生不了共鸣,只有对土地的热爱才能写出新乡土散文的内核。

 

在赵攀强所写的一组亲情散文里有:“怀念母亲”、“母亲坟头的诉说”、“无私的情怀”、“感念恩师”、“父亲的故事”、“用爱心让花儿尽情绽放”、“女儿,爸爸有话对你说”、“女儿,爸爸为你骄傲”、“让心灵不再忏悔”无一不是亲情的流露,揭示了人内心的柔软和人心向善。有人主张人与文分离,或者适度分离,接触赵攀强真的是文如其人。读着他的文章,见到这个人,你会说赵攀强的人与文是一致的。

 

赵攀强的散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思想性,在“远去的秦巴柴郎”一文中,最后提出了保护生态,育苗封山,再造一个秀美的山川的思想主题。

 

热爱文学,勤于笔耕,赵攀强先后获得过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和论坛最佳散文奖、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海外文摘》全国文学笔会二等奖、海内外华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陕西省“首届网络文学大赛”佳作奖、安康首届瀛湖文学奖等奖项。而他说人生第一要务本,在8小时之内要兢兢业业工作,业余时间对写作精益求精。自己诚实,文章就朴实,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在2014年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上赵攀强这样发言:贾平凹曾经说过“中国作家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这句话是我写新乡土散文的基本立足点。若给我的乡土散文进行分类,前期的部分作品属于传统乡土散文,后期的大多数作品则属于新乡土散文,从传统乡土散文到新乡土散文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思想斗争和写作突破的过程,这种大胆突破是出于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和对乡村的赤子之情,我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新乡土散文,让更多的人们关注乡村,建设乡村,保护乡村,使我们的乡村更加美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赵攀强的字里行间里也充分体现着文人这种担当精神。作为文人谁也逃脱不了。

 

赵攀强长期在宣传部工作,先后任通讯组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2012年2月任县人大办公室主任。他说:虽然今生没有什么作为,但我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用自己的良心和血汗尽心尽力工作和生活,每走一处,也都留下了深深地脚印,感到问心无愧。

 

2011年,在陕西省散文学会成立的第三天,陕西省首家县级散文学会——旬阳县太极城散文学会在旬阳成立。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如今的300人,在主流媒体发表稿件每年都在50篇左右,先后举办了“我爱家乡太极城“征文、“走进蜀河古镇”文艺采风、散文写作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好评,旬阳也因此成为陕西首家散文之乡。这一切,都与赵攀强的努力分不开。

 

创作了25年,对文学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在那大山深处,在那心灵的深处,与人为善,做一个善良的人始终是赵攀强为人为文的行为准则。

 

赵攀强最新的一个想法是退居二线后回到家乡,把老屋修缮一下,建成“攀强书屋”,房后种树,房前栽竹,庭院养花,地里种菜,闲暇时在屋中读书写作,在竹林休闲散步,在地里浇灌蔬菜,在花园观赏奇花,在房前的大河里游泳,在房后的小河里浴足,在农家小院与相亲谈古论今。更重要的是,将他一生的藏书陈列于书屋,供家乡人借阅学习,代代相传,以答谢故乡的土地和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和家乡人一起守住心中的家园。

 

时代一直在变,灵魂依旧如初。这就是作家赵攀强。

 

(来源:2014年8月4日西安之子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