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在乡土中倾注自然真情

5已有 726 次阅读  2015-01-13 17:58   标签center  color  style  真情 

在乡土中倾注自然真情

——赵攀强先生散文赏析

叶柏成

    我与赵攀强先生未曾见过面,他的音容笑貌我只能通过他的照片去揣摩,但老早我就熟知这位未见面的朋友。我与他神交很久了,神交缘于他笔下的每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所编织的精美散文,那些发表在《散文》,《人民日报》,《散文选刊》,《陕西日报》等核心报刊上的文字,就像经过无数次风雨与惊涛骇浪一遍遍冲刷,洗涤,打磨的大小均匀,质地坚硬,晶莹剔透的颗颗珠玑,折射出生活的璀璨斑斓,五光十色的光芒。那些散文,无论是写景叙事或者是借景抒情,对一草一木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眷恋牵挂都彰显出攀强先生散文情感真实的流露和原汁原味的准确表达,不娇柔,不忸怩作态,不故弄风骚,一切皆来自事件情感的真实捕捉与反映;一切皆来自质朴醇厚行云流水的文风。

    赏读攀强先生的散文,真实感人,是他散文获得成功并受人推崇的一个重要标志。譬如发表2014年《散文选刊》第九期上的散文《女儿的节俭》:女儿赵柳是90后青年,可是她生活的节俭却有点不像这个时代的孩子,这可能与她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我们的家庭生活一直比较艰辛,现在虽然好多了,但女儿在困难中所经历的那些生活往事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形成了她对现实生活的节俭态度。

    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向灾区捐款,我给了她5元钱。当她把钱交给班主任老师后,却哭了起来。老师问:赵柳,你怎么哭了?女儿边哭边说:妈妈看病没钱,都是向别人借的。老师说:不哭,看病借钱很正常,没有啥。那时我从乡下刚刚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住在老县委四楼一间办公室里,房子很小,设施简陋,每到月底生活就接济不上,常常向同事和朋友借钱,没想到这些生活小事竟然被女儿记在心里。女儿很要强,捐款不能落后,但想到借钱度日的家庭生活现状,又感到心中难受,这点我非常理解女儿。

    读了这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攀强先生对女儿情感的细致准确的表达,对生活事件毫不夸张的真实还原与再现,这让我们经历了那段艰苦岁月的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质朴无华的抒写更贴近生活,叫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譬如发表的散文《那个山村》就具有这样一个特点: 

    在秦岭之南,汉江之北,有个小山村叫鲁家河村,令我今生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1989年的冬季,区上要求每名干部包抓一个农田建设示范点,我就被安排在这个村子。
    从旬阳县小河集镇出发,骑自行车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赶到桐木乡政府。由于昨天区公所已给乡上打过招呼,所以当天乡干部就把我带到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家。
    支书姓赵,和我同姓。稍作寒暄后,我们研究方案。首先是选点,这个村子被一条河流分为两半,支书家住在桐木河南岸的山坡上,点就选在桐木河北岸的山坡上。我们走过支书家门前的山地,过河,横穿桐木公路上山,山腰有一处缓坡地带,荆棘丛生,杂草遍地,这就是我们今冬要修建水平石坎梯田的地方。

    赏读这些文字,你仿佛在侧耳倾听一位平凡普通的乡镇干部朋友,挽着裤腿坐在田间地头,手指间夹这支烟,正向你娓娓道出他所经历一个故事,那语态是大众的话的,是最平易近人的,那语言是朴素的,自然的,没有浮华与雕饰,有的是夹杂着地域方言的亲切所带给我们的心灵共鸣!

    倾注真挚的情愫,感人肺腑,令人为之动容。这是攀强先生散文的又一大特点。譬如散文《母亲坟头的诉说》:

    “母亲,我来了,明天就是清明节,我来为你祭奠,不然,我的心灵将永远难安。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你在梦中对我说,你的双脚很冷很冷,我想,大概是你的被子太薄了吧。
  十六年前,你就睡在了这个冰冷的地方,当时,你身上盖得被子确实很薄很薄。
  本来,我要为你制作一副柏木棺材,为你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只因当时的贫穷,留下了心中的遗憾。
  母亲啊!记得无数个夜晚,你陪我在煤油灯下读书,为我缝补磨破的鞋袜衣裤。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总是在我熟睡之后,然后才去歇息。每晚,你都要五六次地起来,捡起被我蹬掉的棉被,重新为我裹好摊开的被角。现在,我多么想为你盖一次棉被,让你也在一天辛劳之后安静地休息,只可惜,你那么早地离我而去。

    这种直抒胸臆的真情表达与情感流露,将唤醒每一个天下儿女对生我养我的母亲无比崇敬无比热爱无比怀念的娟娟情愫,特别是作者从一件件往事和细节中追忆母亲生前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不由得叫人触情生情,热泪盈眶。

    攀强先生是写散文的行家里手,但我们在赏读他的散文作品时不难看出,他的文章不端名家高人的架子,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故作高深的学究气势,有的是他为人为文所洋溢出的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文气质与做人良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崇尚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是对一位散文作者起码的要求。这是攀强先生对散文所追求的真实性和处事做人的根本标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做得声情并茂,风生水起。

(链接:赵攀强,陕西旬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安康市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奖50余次,曾出版《旬河浪花》《汉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极城絮语》。)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