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关于乡土散文写作的真实性

2已有 706 次阅读  2015-03-24 10:15   标签office  center  style  散文 

关于乡土散文写作的真实性

/赵攀强

 

关于散文写作,有人主张人文分离,有人认为可以虚构,还有人竟然觉得“小说是虚构的作品,散文是虚假的作品”。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问我:“你写的那些散文是真的还是假的?”令人哭笑不得,不好回答。

 

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散文写作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散文写作必须真实,最起码乡土散文写作必须真实。我曾经写过一篇随笔《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基本阐明了自己的这种观点。

 

近年来,我在乡土散文写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对散文写作真实性的点滴看法,与各位文友共勉。

 

一、故事真实。乡村生活不乏故事性,浓浓的乡音乡情,美妙的童年记忆,难忘的乡村往事,这些都是乡土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这些生活故事,常常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令人怀想,让人感动,从而激发出我们对乡土散文写作的冲动。因为这些故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真实故事,写出来感动了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说真话,抒真情,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胡编乱造故事,肯定不会鲜活生动,也不会亲切自然,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脱离生活,无病呻吟。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才能有血有肉。离开了真,便无以为美,也无意为善。我写《远去的秦巴柴郎》,文中背柴滚坡、偷柴被捉、捞柴遇险等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写起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有人说读这篇散文就像看电影一样,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此。《在那大山深处》是我比较满意的一篇乡土散文,写的是我参加工作第一次下乡的遭遇,那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曾经令人惊心动魄,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会写得扣人心弦。

 

二、情感真实。乡土散文抒发的是作者热爱故乡的赤子情怀,这种热爱包括对故乡山水土地和父老乡亲的热爱。因为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故乡这块热土上,有我们童年的记忆,有我们成长的足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那里的人和事,无不令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活积淀,才牵动了我们内心柔软的神经,才禁不住要饱含深情地去亲近它,描绘它,讴歌他,去追寻人性的真善美。一切虚假的东西都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用虚假的情感去写乡土散文,只能哄得了自己,哄不了读者。我写《母亲坟头的诉说》,是流着泪写完的,后来每次看它都会落泪,不少读者说看完这篇散文哭了,那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朗诵这篇散文时,不少人也哭了,这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不是矫揉造作所能做的出来的。《让心灵不再忏悔》,那种对父母未尽孝道的忏悔,是纠结于心的疙瘩,是刻骨铭心的伤痛;那种对人生的幡然醒悟,是阵痛之后的释怀,是为人处世哲学的升华,通篇以事实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让人深受感染。

 

三、思想真实。一篇乡土散文的优劣,最基本的一点是看其有没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也不是引经据典的思想。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索和独特的感悟,也就是作者内心要表达的真实的思想。作者赞美什么?主张什么?批评什么?应该在文中明显地体现出来,让读者看得明白,有所领悟。如那些描写家乡山水的文章,多数是作者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赞美,突出了“家乡美”的思想主题。我写的《旬阳的山》、《旬阳的水》、《旬阳太极城》,集中描写了旬阳的山水城之美。当然,散文的思想性与现实性是紧密相连的,思想性蕴含在现实性之中,现实性又凝结着思想性。当下的乡村生活并不都是完美无缺,尤其在现代工业文明大背景下和城乡一体化大建设中,农村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乡土散文写作不容回避的事实,要提升乡土散文的思想性,必须正视这样的社会现实,警醒人们热爱自然,保护乡村,留住乡愁。我写《守住家园》、《老宅古树》、《老屋门前的竹园》等散文,都充分表达了“留住乡愁”这个思想主题。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赞成散文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高度统一,人文一体。

 

(本文系作者应邀参加安康市散文散文创作座谈会发言稿,后因时间关系,未作发言,今放在博客与各位文友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