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文兄益友 敬业乐群 ----记文彦群先生

已有 674 次阅读  2015-12-13 23:16   标签西安市  办公室  教育界  陕西  中学 
    文彦群先生是西安市第九十中的办公室主任,又是我的文兄益友。他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又兼任学校校报的责任编辑,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就把一份校园小报办得风生水起,在西安教育界和陕西文化界广有影响。如今校报出刊十期,我写下这样一篇文字,借以分享他的喜悦。

    
 我们俩的相识颇有缘分。七八年前,新浪博客有一个网名为三水文氏的博客,文笔朴实,真情流露,尤其对作家贾平凹作品的喜爱与收藏,对作家孙犁文品人品的推崇与生平研究,令我很是佩服。博主文彦群,三水是他的故乡旬邑县旧时的称谓。我儿子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去接他,在校门口偶然碰见一个青年人,身材不高,冲我憨厚地微笑,感觉非常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交谈之后,始知他原来就是文彦群。他的儿子文若鸿,和我孩子同班,还是好朋友,两人常在一起玩。不由我感叹,世间事常常这么地巧,好像冥冥中的天意安排。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经常见面,谈论文学现象,分享作家逸事。同是文学爱好者,又都是从外地考大学最终工作在西安,所以彼此间能有许多共鸣。彦群兄在旬邑乡间长大,父亲是乡村教师,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很懂事,自觉读书,刻苦学习,帮父母干农活。大学期间,课余练笔,发表了不少文章。毕业之时,便凭着发表过的那一本厚厚的作品集和获奖证书,如愿来到省城上班。文兄的个人奋斗经历,与我何其相似,也让我看到,不论生在城市还是乡村,家里条件是好是坏,只要自己有梦想,并且勇于去追求,就能一步步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小他十余岁的弟弟也考上大学,几年前已进入铜川新区一家国企工作。

     
文彦群小时喜欢看书,中学时期就迷上大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有意剪贴收集,后来到西安工作,在一次文学活动中,贾先生还专门看了他的藏品,被其对文学的痴迷精神所感动,题字致谢,并合影留念,西安的几家媒体还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他不善于社会交际,却和一帮文学朋友情谊很深,往来颇多,以文会友,愉悦身心。

    
 低调踏实的彦群兄,看淡名利纷争,平时不喜欢应酬。他在学校工作近20年,始终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温良恭俭让的人品,做好学校办公室的工作,赢得了历任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俩业余一块参加陕西省散文学会和碑林区作家协会活动,他身为两个组织的副秘书长,每次总是跑前跑后,为会务忙碌。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多次慷慨借钱出力,帮助偶遇困难的文友度过难关。当我告诉他要给安黎先生的老家耀州区麻子村赠书时,他很快就准备了一大箱子好书,交我一块送回铜川。

   
  当然,他首先是一名教师,工作之余,却也能深入思考,发挥自己所长,一个人独立操持着一份校报,作为学校的精神高地,为孩子们树立起一面母校的旗帜,至今出刊已近十期。办校报的经历我也有过,上大学时,我自己也曾是校刊的编辑和记者,大学人多力量大,有足够经费支撑,可一个普通中学要办这份报纸,肯定是条件有限,人手难得。仔细回顾这一期期报纸,凝聚了彦群兄的无数心血和不懈辛劳。每一期报纸分校园、教坛、荷淀、文苑四版,从组稿写稿、编排设计,再到副刊内容,都要他一一把关操心,这个过程犹如十月怀胎,既要考虑内容学生能否喜欢,版面是否美观,报纸印出来后,还要亲手为师生分发到手,为外校的教育同行和远方的文友一一寄去,获得精神交流。依我来看,这份小小的报纸,既宣传了学校风采,激励了老师们的志气,也记录了学生心声,弘扬了孩子们的豪情!真可谓功德无量,福在人心。这份承载了九十中发展历程和学生习作的小报,也必将像校园里怒放的鲜花一样,馨香扑鼻,永远铭记在学生们的心中。

    
 文彦群具有人文情怀。前年时,他利用自己的文学人脉,发起作家学生联手,共建书香校园活动,获得省内外许多作家友人的回应和支持,为学校图书馆征集了数千册图书,节省了办学经费,给学子们提供精神食粮。他陪同校领导去偏远山区帮扶慰问困难群众,为乡亲们送去温暖。彦群兄身躯柔弱却有古道热肠,在精神形象上,我觉得他应该比很多人都要高大。

    
 文彦群本质上是一个书生,一个典型的中国读书人,白天忙于工作,还有家务,但每天晚上,他看书到一两点才休息。他崇拜老作家孙犁的作品和人格,又钦佩贾平凹的才情与勤奋,很巧的是,和我最为相熟的两位铜川籍作家和谷与安黎先生,他也很喜欢他们的文字风格。他笔下的文字能给人以踏实勤勉的感染,人如其文,彦群兄的敬业精神获得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肯定,学校同事们对他评价很高。他也得到贾平凹、和谷、陈长吟、方英文等陕西文坛名家的普遍赞誉。彦群兄不是死读书,他热爱生活,和我一样,他是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修身齐家,关心国事,经常看新闻,关注时局发展,为国家每一项利国利民举措的出台而由衷地高兴,也为社会底层乡村同胞们的困苦生活而黯然伤怀。

    
 我们两家住的较近,孩子放学一起回家,周末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因为孩子,我与彦群兄也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平时工作忙,常借午饭时间见面聊天,交流信息。我向文兄学到了很多,跟他一起参加碑林作协和省散文学会的文学活动,认识了多位志同道合的师友,也一同去聆听莫言先生的讲座,参加贾平凹作品版本研讨会。我们谈文学爱好,交人生贤才,让自己开心,促工作进步。

    
 文彦群有一个幸福的家,他的妻子这些年在生活和写作上给了他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有收获必然要付出,难免需要大量时间,尤其他下班后还要读书写作,家人是他坚强的后盾。

     
前一段时间,彦群兄邀约我全家人一块去了一趟旬邑,他带我们参观旬邑犀牛和大象博物馆,参观渭北高原上的汉族民居瑰宝唐家大院,去马栏革命老区走访,领略旬邑的人文历史和故土风情。我和家人受到朴实热情的文家叔叔阿姨的招待。我更没想到的是,千百万年前,渭北高原上的旬邑县,竟然会有大象和犀牛活动,神奇的祖国,每一片地方都有着一段传奇故事。

     
彦群兄姓文,爱好文学,从事教育,为人师表,又成为业余作家和孙犁研究者,发表过十多万字的作品,出版过散文集《情谊如酒》,也许这正是应了祖先的期盼。他老家是旬邑县太村镇文家村,他出生在这里,也是文气积淀而然。旬邑位于咸阳北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查阅史书,可知旬邑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周人先祖、掌管农业教人稼穑的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地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以明代文在中为代表,文家村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读书人。文在中是明代三水(今旬邑)县半川府(今太村镇文家村)人,明万历二年甲戌科迸士,初授淮安府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年未及三十却挂冠归里读书讲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文在中长子文翔凤,万历庚戌进士,在山东莱阳、河南伊县、洛阳县作县官时,文学政事都很出名,提学山西,升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后回故里闭门著述。在这样的历史环境氛围里熏陶长大,彦群兄注定要背负一定的使命感,读万卷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每个人身边都有给人正能量的好人。我很幸运,上学以来周围总有许多好老师、好朋友、好领导、好同事,我不断得到这些亲朋师友的鼓励和帮助。文彦群先生就是我走向社会后遇到的一位好兄长,他的人品和业绩,他的胸怀和气魄,都值得我学习。

     
我还想告诉文彦群兄,除了工作办报,读书写作,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每晚早点休息,不要熬夜看书,有健康才有一切。周末有空时,可以走出书斋,陪家人孩子在远近游玩,多回乡看望父母,也要享受大自然和亲情的乐趣。

 谨以此文记下我和彦群兄的文情厚谊。文学和孩子的缘分,让我们相识互励,一起前行。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