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004 人生是一本大书

1已有 888 次阅读  2013-11-22 17:41   标签海韵悠扬 

——解读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笑对人生录

    2006911上午830,辽宁文学院“第四届新锐作家班”第一课开讲了。主讲人是我国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男,192912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蒙古族,祖籍喀喇沁)。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铄,神采飞扬,谈及互联网,无所不通,敢与青年人打擂台争高低。那种激昂的情绪感染着学员,使我终生受益的不仅仅是他渊博的“中国民俗文学”知识,而是他珍惜生命、以德抱怨、笑对人生的品德。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震撼心灵,从中感悟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抚摸岁月的年轮,翻开乌丙安这本人生的大书,沿途每一步风景都镌刻着苦难砥砺后的感悟;我们在书中宿营,细细品读,每一个章节都催促我们上路。人不经历苦难的磨砺与濡养,就成就不了生命的价值与辉煌。对于从事写作的人而言,感恩苦难很重要,荣华富贵皆是身外之物。谁能主宰生活,谁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生活里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感动都在建构我们的精神品质。不可忽视生活的细节,细节反映历史的真实,反映人生的真谛,反映命运的走势。共产主义有命运,人也有命运的。苦,比起那些绝望的苦,又算得了什么?经历了苦难的人生,生活就充满了希望!对于八零后,被称为另类的人儿,人生刚刚拉开序幕;对于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人生仅仅是短暂的一瞬。

                   一、感恩苦难

    文学在浪漫中产生,从苦难中起家。女儿乌桂娥,出生在八月十五,现在定居德国,事业显赫,受到德国总理的接见。回想那个在文革中被剥夺了上学权利的小姑娘,面对昌图贫瘠的土地,若是走不出去,农家妇女的悲怆命运,将是她的人生归宿。乌老想教她学习外语。

  小姑娘问:“爸爸,种地学外语有用吗?”

  爸爸诱导着:“有用啊!如果有一天,外国代表团来到这片土地,哇啦哇啦说话,谁都听不懂,有那么个东北老娘们能听懂并能跟他们哇啦哇啦对话,那该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十二岁的小姑娘心动了:“爸爸,我能成为那个东北老娘们吗?”

  爸爸鼓励道:“你只要好好学外语,一定能成为那个东北老娘们的!”

  听到这里,有的人大笑起来,而我是心酸眼湿了。在那看不到尽头的苦难日子里,反动权威的女儿的命运可想而知,不就是一个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东北老娘们的命运等着她吗?

  那些把乌老下放到辽宁最贫困的昌图县某村庄的人们,目的是想以此来“毁灭”一个学者的存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对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且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教学和民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乌丙安,恰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外垂青。

  造化弄人,苍天有眼。放虎归山,羁鸟归林,鱼归大海。地域文化与地域民俗,使乌丙安忘记了物质上的清贫,精神上的苦痛,满腔激情地投入到了学“跳大神”的庄严与肃穆的情韵中,真正的“跳大神”是对祖先的缅怀祭祀和对生活风调雨顺的祈福。不久,他学成为小有名气的“神汉”,料理着乡亲们的婚丧嫁娶等事宜——《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原始文化根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二、感悟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农耕民族,以草本植物为主食。对粮食、对土地的感情——农业文明诞生了。读汉文化所有的生动的细节,感知农业文明的伟大。宗教在中国农业实践中文明化、女性化。

    中国对大自然的崇拜,敬天祭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天公地母之说。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农业文明呼吸的肺。农业文明的艰苦劳作,促进人类的繁衍生息,但是生劳动力不能解决劳动力的生存问题。邓小平提出,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样适合于文字工作者的思想解放。文学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透视社会现象更深刻,挖掘社会根源更深邃,反映出人类文明共性的东西。跨国度,跨时空,写出人类心灵底层的东西——人性最本质的欲求,最期待实现的愿景。

  抓住民族情绪,民族情结,民族的根与魂魄。不可脸谱化,要揭示出人性最深处的东西——人性的美。民间的鬼子路神,原是个吃婴儿心肝的魔鬼,为了惩治她的恶性,要她在失去心志的魔力下,误吃自己孩子的心肝,使她倍尝失去孩子的痛苦。后来,她顿悟从善,成为保护天下孩子的神灵,手拿石榴或石榴花,以此象征多子。悲天悯人是人性的善,是人性的美。儿童文学作家要发现“善”。关注,好孩子是怎样走向邪恶的?

  每到一个地方,乌老都要看庙宇里来上香的人是什么人,来求什么?他说:有的人进了庙堂,出来心里干净。为什么有的人进庙出来后,还是那么肮脏?”文学工作者要体验正反两方面的人生,体悟生活,其影响力就是关注国家的命运。和谐社会是一边跪拜菩萨,一边感谢党的政策。有人戏说,观音感动了共产党,共产党解放了观音——宗教信仰自由。

                                三、感悟人生

  乌老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从二十八岁到五十岁的美好时光,一直是在劳改、坐牢中度过来的,直到文革结束,落实政策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经过风霜后,人更“红”了。他坚持一个原则:“终生挨整,绝不整人;内不避亲,外不避仇。不倾诉,不愤慨,不抱怨,而是笑对人生,感恩苦难,感恩生活。不说过头的话,不说过激的话,就是对人生的感悟。”

  同时代、同命运、共同经历政治磨难的人儿,有的把落实政策的大会当成了控诉的战场、伸冤的法庭、诉苦的场所。历史对这些愤世嫉俗、叫屈喊冤的人儿,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纷纷在好日子刚刚拉开序幕之际,就抱憾地落下了生命的帷幕。

  谁笑到最后,谁是胜利者!乌老说:“前提是,要想笑到最后,你就要活到最后!”不做无谓的事,世界很疯狂,处处要爱惜自己。假如历史是个冤狱,你的生命早已不复存在了,你还痛恨什么呢?

  乌老的得意弟子,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与恩师划清界线,竟然跳上讲台用脚踹断了恩师的两根肋骨。文革结束,组织上要乌老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给予应有的法律惩处。乌老说:“他一个农民的儿子,想要在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站住脚、生存下去是多么的不容易啊!那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时代的悲哀。”

  直到今天,乌老也没有对任何人说出这个弟子的名字。每当在路上相逢,已经退休的弟子都是老远下车,低下头颅,恭恭敬敬地问安。乌老反而拍着他的肩头说:“该忘记的就忘记吧!别再折磨自己了!”历史已经惩罚了他,他自己的良心也惩罚了他,还有什么必要揭发他呢?

                                  四、感恩文学

  来文学院不仅仅是来镀金的,而是为人类做贡献、为文学献身的。谁要我们爱上了这个不能发财的事业呢?乌老说他的生命是用来为历史赎罪的,是为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我们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挖掘古代遗产、古代文明,感悟人生。写出人性本质上最深刻的东西——人性的堕落,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升华。一个作家如果不会解剖人性,就不会写出好文章。要书写的题材十分广泛,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有很多东西可写。

    比如,蒙古族的起源,就是一个精彩的亮点。它有两个图腾:狼图腾——游牧部落;鹿图腾——狩猎部落。那么这两个生存习性不同的部落是怎样繁衍成为同一个蒙古族的呢?

    传说,在天山的脚下,一只苍狼与一只白鹿交配,生下了孩子,就是蒙古族的起源(汉族学者认为此说不确切)。还有一说,蒙古的先祖是个女性,天意受孕,繁衍子民。因而,天地之初,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母系社会。其实,蒙古族是多个民族婚配交汇而成长起来的,具有体魄强壮、能征善战、性情奔放的品质,是个勇敢无比的优秀民族。

  还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回报社会。要写到震撼人心的程度,真实深刻。一个民族文化的振兴,必须写出真正悲天悯人的东西。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节,从而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成为人类的主旋律。

    当今,回顾七十七个春夏秋冬的人生历程,乌丙安教授头顶上闪耀着无数个“皇冠”。他坦然而镇定地说:“当成功迎面走来的时候,我不拒绝!”

    先做人,后做教授,要有文化人的良心。假如觉得自己不完美,那就修行完善自己。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好人,那就是你自己——自信、自省、自律、自珍、自爱。自己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共产主义的命运,都是看谁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的!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