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陕西小吃品尝录

已有 750 次阅读  2014-02-22 10:09   标签office  style  陕西  小吃 

   

    陕西小吃品尝录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乃至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风味食点。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香气诱人,吃后回味无穷,又因物美价廉、经济实惠而被大众所喜食,以致有“不吃羊肉泡,不离西安城”的说法。

传说,牛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其为太史官,后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感到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饱吃一顿,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帝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成了长安街上著名的小吃。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

顾客与厨师密切合作是牛羊肉泡馍的一大特点。顾客掰馍和厨师煮馍的水平是牛羊肉泡馍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顾客掰馍,一能体验手工艺之趣,且能激发食欲;二能磨炼性情,培养耐心;三能借机与亲朋好友拉家常、谈艺文,与客人谈生意。

泡馍的掰法也是有讲究的。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尤其是干拔、口汤、水围城,掰馍时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掐着掰,馍的大小以大于黄豆小于花生为宜。

馍掰好后,厨师按其馍形和顾客要求,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等方法烹调,而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入碗中,即可食用。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

我以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来的煮馍,像“单走”那样食法还不如品尝另一种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吃牛羊肉泡馍也有讲究,应像蚕食桑叶那样,一点点剥着吃,不可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吃时配以辣酱和糖蒜,既能提味,又能增进食欲。食后饮用“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清香满口,浑身舒坦。

牛羊肉泡馍馆遍布西安大街小巷,不下百家,其中以同盛祥、老孙家、义祥楼等家最有名气,各具风味,除了经营普通牛羊肉泡馍外,还经营肉多的优质牛羊肉泡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前多年,我在著名画家黄胄题写的“天下第一碗”的东大街老孙家老店看见一位老者要的就是优质泡馍,竟然掰了三个大饼,难怪老者鹤颜白发,非常康健。

陕西人绝大多数爱吃牛羊肉泡馍,工农商学兵概莫例外,连文人也是如此。著名作家陈忠实常以牛羊肉泡馍招待外地文友和客人,有一次在东门外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招待外地朋友,当热气腾腾的牛羊肉泡馍刚端上桌,陈忠实的手机响起来,为不打扰客人,他一边示意客人先吃,一边不得不离座接听电话,过了几分钟回坐到桌前,牛羊肉泡馍已有些泡脓了,他谢绝服务员再加工加热,说还是原汁原味好,但见他神情肃然,不再说话,拿起筷子,从离嘴最近的一边蚕食,几乎一口气吃完,额头上涔出细汗,露出满意舒坦的神色。

贾平凹也嗜好牛羊肉泡馍,早期在大学发表作品收到稿费后犒劳自己的就是一碗牛羊肉泡馍。前几年,其长篇小说《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他奖励自己的还是一碗牛羊肉泡馍。他在文章中也写过牛羊肉泡馍,记述西安五味巷有一老翁,高寿七十。从五十岁起,每日到牛羊肉泡馍馆吃一次牛羊肉泡馍,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为安。由此可见秦人对牛羊肉泡馍嗜好之一斑。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乃至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风味食点。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香气诱人,吃后回味无穷,又因物美价廉、经济实惠而被大众所喜食,以致有“不吃羊肉泡,不离西安城”的说法。

传说,牛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其为太史官,后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感到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饱吃一顿,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帝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成了长安街上著名的小吃。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

顾客与厨师密切合作是牛羊肉泡馍的一大特点。顾客掰馍和厨师煮馍的水平是牛羊肉泡馍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顾客掰馍,一能体验手工艺之趣,且能激发食欲;二能磨炼性情,培养耐心;三能借机与亲朋好友拉家常、谈艺文,与客人谈生意。

泡馍的掰法也是有讲究的。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尤其是干拔、口汤、水围城,掰馍时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掐着掰,馍的大小以大于黄豆小于花生为宜。

馍掰好后,厨师按其馍形和顾客要求,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等方法烹调,而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入碗中,即可食用。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

我以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来的煮馍,像“单走”那样食法还不如品尝另一种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吃牛羊肉泡馍也有讲究,应像蚕食桑叶那样,一点点剥着吃,不可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吃时配以辣酱和糖蒜,既能提味,又能增进食欲。食后饮用“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清香满口,浑身舒坦。

牛羊肉泡馍馆遍布西安大街小巷,不下百家,其中以同盛祥、老孙家、义祥楼等家最有名气,各具风味,除了经营普通牛羊肉泡馍外,还经营肉多的优质牛羊肉泡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前多年,我在著名画家黄胄题写的“天下第一碗”的东大街老孙家老店看见一位老者要的就是优质泡馍,竟然掰了三个大饼,难怪老者鹤颜白发,非常康健。

陕西人绝大多数爱吃牛羊肉泡馍,工农商学兵概莫例外,连文人也是如此。著名作家陈忠实常以牛羊肉泡馍招待外地文友和客人,有一次在东门外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招待外地朋友,当热气腾腾的牛羊肉泡馍刚端上桌,陈忠实的手机响起来,为不打扰客人,他一边示意客人先吃,一边不得不离座接听电话,过了几分钟回坐到桌前,牛羊肉泡馍已有些泡脓了,他谢绝服务员再加工加热,说还是原汁原味好,但见他神情肃然,不再说话,拿起筷子,从离嘴最近的一边蚕食,几乎一口气吃完,额头上涔出细汗,露出满意舒坦的神色。

贾平凹也嗜好牛羊肉泡馍,早期在大学发表作品收到稿费后犒劳自己的就是一碗牛羊肉泡馍。前几年,其长篇小说《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他奖励自己的还是一碗牛羊肉泡馍。他在文章中也写过牛羊肉泡馍,记述西安五味巷有一老翁,高寿七十。从五十岁起,每日到牛羊肉泡馍馆吃一次牛羊肉泡馍,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为安。由此可见秦人对牛羊肉泡馍嗜好之一斑。

                                              2014.2.22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