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忧国忧民一书生

2已有 812 次阅读  2015-01-16 11:33   标签office  center  研讨会  镜片  新民 

忧国忧民一书生

                                                                ——王新民印象记

                                                                                史飞翔


       认识王新民是在一次研讨会上。他清秀聪颖的外表、温文尔雅的谈吐以及颇具见解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他心生好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虽是一位处长却丝毫没有时下从政者的那份志得与意满。相反,他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透过镜片后他那清澈、沉稳、坚毅的目光,我禁不住的猜想:王新民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该有着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呢?

        我是一个胆小怯懦且天生有着一种深深自卑的人。我很少主动去走近某人。因为我最不善和人进行沟通和交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远远地站着,通过阅读这种古老的方式来了解王新民。王新民是贾平凹之友网站的一个版主。那上面有他不少的文字,特别是他写的日记。我正是通过阅读他的日记一天天地直逼他的内心的。在贾平凹之友网站上有两个人的文字最富正义和良知:一个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韩鲁华;一个就是王新民。王新民的文字是“千里山河来眼底,万家忧乐挂心头”。王新民的文字充满着一种为民请命的凛然正气。王新民的文字记录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札记。在一个价值失落、人心不古的时代,王新民显得是那样的卓尔不群。我按奈不住自己心头的狂喜,一次又一次地萌发想要见他的念头。

       2006227日。大雪纷飞。我与西安市90中的文彦群一同前往位于北大街的新闻出版局拜访了这位我心仪已久的良师。在作家孔明的办公室,王新民一见到我就握手并呼我版主(我是中国散文网论坛栏目版主)。随即又送我一本他朋友的新书《厢房人家事》。寒暄几句后我们一起来到一家名为“渭北人家”的饭店共进午餐。午餐吃的是水盆。直吃的四人额头生汗、唏嘘不已。饭桌上我借酒向王新民表示敬意,称他老师,结果他却说,我们是朋友,是兄弟。王新民年长我十余岁。我哪有资格与他呼朋唤友、称兄道弟?他的这种谦虚、平易着实另我感动。席间我们谈文学、谈社会,气氛热烈、其乐融融。与孔明先生的出口成章、怪话连篇相比,王新民显得谦逊、沉稳甚至有几丝木讷。王新民说话不多,更多的是在倾听。饭后我来到他的办公室。他送我两本他自己的书:《渭河大水灾-——救灾笔记》和《不惑集》,并一一签名盖章。谈话中,我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对他的看法。他为文的书卷气、为人的书生气以及骨子里涤荡着的传统文人的那种心系苍生、情关社稷的品质。他对我的看法表示同意,并承认自己有时候的确太书生气。记得有位红学家说过,“仕宦中无骨人,道学中无达人,纨绔中无雅人。”这句话是不是在说王新民不够通达,不够善变呢?毕竟一书生!关于我与他的这次谈话王新民在当天的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饭后史飞翔到我办公室,谝为人为文之道,颇有相通之处,即持平常心写平常文。送他《不惑集》和《渭河大水灾》。他边翻看着边评说着吾为文的特点:书卷气和正义感。知我者飞翔也,从此又多一知音。”

       我庆幸,我能遇到这样一位“忘年交的知己”,同样我也庆幸我能结识这样一位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均可堪称楷模的良师益友。王新民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待人实城、古道热肠。他曾为一遭遇不公的普通农民仗义执言、数次奔波、多方联系终于打赢官司。王新民为文诚恳,不掩饰,不躲藏。他的《渭河大水灾-——救灾笔记》读来催人深思,感人肺腑。当许多作家因为生怕在文章中暴露自己而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时候,王新民却将心掏出来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当越来越多的人醉心于写些不痛不痒、鸡零狗碎的私人博客时,王新民却沿袭了以日记这种方式来真实地记录下生活和心灵史。王新民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丝毫没有矫情与虚伪。他的这种坦荡荡使人愿意接近他、了解他。王新民说,为人为文,不妨仿苏东波随遇而安,随缘而动,随感而发,行于当行之际,止乎当止之时,有礼有节,合情合理,无悔无怨无惑矣。”我以为这话确是他真实的写照。

       古人言:“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透过王新民的为人为文,我能体会到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博大的胸襟、慈悲与悲悯。透过王新民的为人为文,我同样能体会到古人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那种情思与胸怀。我喜欢王新民为文的书卷气,我喜欢王新民为人的书生气。王新民——忧国忧民一书生。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