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一种悼念——也说张贤亮

已有 720 次阅读  2014-12-16 13:48   标签张贤亮  style 

一种悼念——也说张贤亮

□文彦群

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网上转悠,主要是关注时政新闻,比如看最近习大大又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新说法了,老王又把哪个可恶该死的老虎拿下了,于是就为之拼命点赞鼓掌叫好。期盼早日社会清明,政通人和,让普通如我的老百姓,也能拥有平等做人的权利,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面对当今严酷惨烈的社会现状,这或许是一种无用的天真、甚至幼稚的书生臆想,但也确实出于我做人的良知,是内心的一种真诚而真实的纯朴愿想。今早看到的最重要的新闻,却是莫如作家张贤亮病逝的消息,叫人太感突然。印象里,他依然年轻,还是那么富有激情、活力,充满个性、另类。怎么人就这么脆弱,说走就走,一时,心里就有些郁闷,久久难以化解。

作为70后的读书人,手头如没有藏几本张著,那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我记得自己买过多次,上午在办公室里翻箱倒柜,却只找出来两本: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随笔《小说中国》,好像家里还有两本:一本《张贤亮散文》,一本小说《早安,朋友》。

如实说,张贤亮虽然大名鼎鼎,著作很多,但我读过的委实少得可怜。现在想来,原因可能是他在最红火的时候,我年龄还小,在农村上学,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能够看到;等到多年后外出上大学时,读书的条件是有了,但他在文坛的文学火力已经降温,取而代之的是文人下海热中,他挺立潮头,一马当先,创办文化产业公司,在宁夏镇北堡建成西部影视城,弄潮商海,“出卖荒凉”,从而淡出了我作为一名文学发烧友的狭窄视野。

最早读张,当是在小学阶段,从少年玩伴手里借看,由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版黑白画册,即小人书《牧马人》,事过几十年,如今已经几乎不存任何印象。据说,这部作品,当年在文学史上具有“突破性禁区”的贡献。手头的这册《小说中国》,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所买,那时热情澎湃,时间充足,手头也有些零花钱,买过大量的书,整天乱看。这两册小开本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早安,朋友》,是近年在网上买回的旧书,也没有认真去看。此时的我,已经对小说,尤其过期的小说作品,没有了足够的热情,买它的目的,只是出于作为一种名家旧本的收藏纪念而已。

关于张贤亮,印象中还知道几件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刚20岁出头的张贤亮,意气风发,在全国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份文学期刊--陕西的《延河》杂志上,发表了诗作《大风歌》,却因此不幸被打为右派,从此在底层度过了22年的劳动改造生活。就在冤狱加身期间,尚不悲观颓废,却能熟读研究《资本论》,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或许正是此一点,使他具有了先见之明和英雄胆略,从而有别于当代其他作家,能够开风气之先,成为了中国作家群中为数不多的成功商人的经典范例。

作为一个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影响、且颇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张贤亮下海成功,成为了中国早富一族,是非也自然随之而来。几年前,报纸上忽然传出他包养年轻情人的绯闻:在饭店里吃饭,两位年轻女子陪侍左右,大有左搂右抱之势。一时之间,新闻媒体上铺天盖地,有图有真相,令张百口莫辩,围观者如潮汹涌,但看热闹的居多,心态各异,凭你再说,可谁信呢?好在后来有西安著名新闻摄影人严建设出来澄清事实,他是当时饭局的在场者,也正是这张照片的拍摄人。他说这是以前的照片,莫名其妙,事过多年,如今却被不明真相或者别有用心者拿出来搬弄是非。嗨,这也是身为名人的一种特殊福利吗?世俗生活,在享受被捧被拥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人砸有人毁。如此说来,也算不得冤。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一场娱乐主题的行为艺术嘛,娱乐别人的同时,也必然逃不脱被人娱乐的命运。

物伤其类,逝者为大。出于对文学的钟爱,我仓促间写下如上简而短的文字,回望自己的一段阅读历程,对于这位年龄长我将近两倍,而无任何人生交集的文坛前辈,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悼念。

2014928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