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人性花开 书香满园

1已有 1203 次阅读  2013-07-17 17:16   标签海韵悠扬 

——读《人性枝头上的花朵》

                                张庆荣

      《人性枝头上的花朵》,书名很诗意很美感,使人产生一种阅读的动力。初识杨慧,是在辽宁省散文学会的新书发布会上。与会者介绍,她是一位自觉地把语文教学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作家型语文老师。归途中短短三个小时的交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温婉、知性、聪慧,勤奋好学,著作颇丰。一面之缘,竟然成了忘年交。时不时的一句问候,使我感知到她又是一个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她对人如此,对一个文学网站亦如此。在 靠近文学取暖》一文中写道:“我的文学梦是从那里起步的,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感恩天河(网)的泽被与垂爱。尤其是借它的机缘,赐福予我许多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难能可贵的品质,一展无遗。

      前年,朋友告诉她,新浪网上在征集有益于青少年阅读的原创美文集,于是她按照约稿函里的细则要求投递出一部名为《像花蕾一样的等待》书稿,竟然在七百多部书稿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版社严格遴选并审批通过的二十部书稿之一,单书单号,公费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祝贺之余,也令我这位长辈好生羡慕。为此,她专程把这部带有书香的集子,双手捧送给我,请求“批评指正”。今天,她又把另一部冠以“快乐阅读幸福写作”的文学教育随笔集——《人性枝头上的花朵》的书稿,传至我的电脑里,在即将付梓之前,诚挚地邀请我为其写“跋”。虽然我也曾多次给他人写过序、跋之类的文章,但是当我翻阅她发来的书稿时,感觉对这类思维发散式的跳跃式的“女性散文”,阅读的不多,一时难以梳理和把握。

      我边读她的散文,边思考着一个问题:依托于女性和文学的双重身份的散文,关乎着性别与文学的双边关系,极具女性精神特质的“女性散文”,有着历史的渊源与传承表现在女性生命的独特体验上,以女性自我意识为标底,以袒露女性心灵为轨迹,突破散文品格由“知性”皈依“感性”之路的创新与探索,具有鲜活的“身心灵”体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新特质。“女性散文”,并非指称凡是女作家创造的全部散文作品。它是以女性视角女性感受为基点的,具有女性主权意识和女性温婉风格的散文作品。这个命题,发轫于“五·四”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冰心的创作,以歌颂母爱、赞美童心为主题,以文风清新、纯美为艺术特色。最近二十多年来,“女性散文”不仅在文体的自我觉醒中,成为一种探索爱、呼唤爱、追求爱、接受爱、付出爱的特殊表达方式,而且成就了女性散文作家的群体涌现。在当代散文文坛上,她们是新时期文学阵营里的生力军。

      杨慧的很多作品,呈现出“女性散文”的特征。她用唯美的意象、唯妙的语言,通过直白或隐喻的表述,传达出了作品的内涵。“我们都是自立、自爱、自强、自尊、自乐的女人。工作之余,家务之外,我们的心灵深处有个自由挥洒的空间——用师爱点亮心灯,用真情感化学生;用文字触摸灵魂,用文学擦亮生命。”这一段表白,实际上也反映了她追求的气质美;也是告诉读者,女性要从内涵、知识、品德、行为、性格等方面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受到爱慕与尊敬。她让我们看到的是落落大方的自重,真实生活的爽朗,宠辱不惊的恬淡。既先锋又典雅,既绮丽又深情,融悲剧与荒涎、现实与梦幻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所以她的作品很受众,得到读者的青睐。

      杨慧的许多作品,都很明显地表露出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她的散文标题,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立自行的女人精神,都清晰地显现出哲理性的思索,乃至对于生活价值的评判。她在《珍惜苍天的赐福》一文中写道:“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对了人,笃定了女人一辈子的幸福姻缘。俗世的生活,无外乎房子、车子、票子、孩子。身为房奴,痛并快乐着;车子暂且没有,减少尾气排放;工薪阶层,饿不死撑不着;孩子是婚姻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家族的希望。”她以“内省”的模式,深层次地拷问自我,说着种种启悟。进而又由“自我”联系到家庭、社会、人生等,向更深处指涉,尽情地表现女性自身的魅力,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的思想感情,女性的生命体貌。用静、善、美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悟出来的都告诉读者。让自己与他人一道,净化思想,热爱生活,走向幸福。

      杨慧的散文思考,是以自己的经历体验为基础的。她的散文大多是用女性的心理特征作为观察社会、人生、历史、自然的视角和触角的。在《文心不再流浪》中写道:“天再高,高不过母亲的牵挂;地再宽,宽不过母亲的慈爱。生命是一束亲情的火焰,人类依靠爱的传承而活着……有爱在的地方,就是我精神皈依的家园。”她把文学院与伟大的母亲相提并论,抛洒一腔赤子反哺的情愫,并以靠近文学取暖,来疗治丧母之痛、生活之痛。同时,她把真、善、美传达给世界。这是一篇“别样”的悼文,借鉴影视文学中蒙太奇的艺术手法,时空交错,画面感强劲,表达浓郁的哀思。而且在创作手法上,借助“女性散文”特有的思维跳跃、意识流、梦幻呓语等艺术手段,把自己的情感、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有感恩心的读者,读后定会潸然泪下的。

      杨慧的散文,在想象方式上具有女性的心理特征。她观察人生,动情入理;观察大自然,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直觉、联想、顿悟等手法,怀古伤今,在某些篇章里也尽有表现。她在《重启历史之门》一文中,通过拜谒“举人府”所在的磨石峪村,状摹“龙首山”雄姿、感怀“村妇”槌衣声、素描“牛儿”吃草图,展现“这是一幅久违了的田园风景,古朴浓郁的生活气息,把我拉回儿时的记忆。”把读者带入一个世外的、唯美的,让人净化心灵的场境。

      杨慧在这部文学教育随笔集中,以清新婉约、略带伤感、融抒情与叙事为一炉的体验性笔调,对照温总理对教师提出的三点要求:“充满爱心,忠诚教育;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反思自己。塑造出一个“坚守心灵的纯美,拒绝世俗的污染,尽展人性温暖”的女教师形象。《“听”温家宝总理评课有感》一文中,崇尚“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净化纯洁学生心灵”的职业操守;践行温总理所说的:“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她在评论王旭光的《苍生大政》篇中,以“大爱无言”为主旨大彻大悟地阐述了自己安于清贫的生活姿态:“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立足三尺讲台,凭知识学术吃饭,凭师德良心吃饭,踏踏实实地‘传道授业解惑’。”

      杨慧在整部文集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多情善感、观察敏锐,心思细腻,注重个体的情感经验;温婉中有刚性,尊重“我”即是“我”的散文特质,不人云亦云,不哗众取宠,更不随波逐流。其跳跃性的创作思维,呈现出布局谋篇上的腾挪跌宕;不羁的文采思绪轻飚飞扬,表现出独善其身的唯美倾向;梦呓似的表达偏重于敏感的第一直觉,掩藏不住骨子里的纯正善良;以生活的片断折射生活的全部意义,道出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由于人文环境上的制约,她不能畅达自己的情怀与志向,个别语段闪烁隐晦,导致行文上“断片”、“留白”与不连贯,致使我辈老者“云深不知处”,还要费尽心智地去揣度文意、人物、事件、背景之后的东西,出现阅读理解上的困窘——或许是“代沟”的隔阂,或许是性别上的差异,参不透新“女性散文”叙述风格与表现手法上有异于常态的“别样”的创作与创新

      总之,阅读杨慧的这部新著——《人性枝头上的花朵》,古稀之年的老朽,耳畔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仿佛每个毛孔都浸润了人性之美的花香,给我身心舒畅痛快的全新感受。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不能谬赞,不能失真,要尊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发声;虽然我缺乏真知卓见,但也应该尊重生命的真实,正如天真无邪的她一样纯正、纯粹。杨慧在自己的教学岗位或许称得上是一位师心无悔的“好老师”;但在艺术殿堂面前,她这位于学生心田上辛勤播撒文学种子的作家型语文教师,永远是一个心怀若谷勤奋进取的“好学生”。祝愿她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把对生活中不可能的挑战,转移到作品中去,融会、贯通、提高;创作上坚守选材、观察、表达等方面的个性化,以青莲汲取营养的姿态孕育人性枝头上的花朵,打造好自己的“快乐阅读幸福写作”的校园文化品牌,走好语文教学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之路。

      备注:张庆荣,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欢文字、书画。著有散文集《山长水远》,获“中华之魂”文学作品大奖赛一等奖、辽宁散文“丰收杯”一等奖。书法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优秀作品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陈益鹏 2013-07-18 08:14
    祝贺新书出版!
  • 杨慧 2013-07-23 10:10
    陈益鹏: 祝贺新书出版!
    感谢鼓励!不好意思,这部20万的文学教育随笔集,以整理校对完毕;目前还躺在电脑里,寻求赞助商或出版商,等待“公费”出版发行呢
    若是哪位朋友有意向,可联系我!QQ546384454(岛上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