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侯鸟与洞蛇

已有 543 次阅读  2016-12-13 10:58

 

 

侯鸟与洞蛇

 

南方来了侯鸟,它们不辞辛苦,飞越千山,靠着一池一湖作为驿站,来到南方,越冬生存。

我想像,它们应当在盛夏时就应该准备了,至少是心理准备,路线准备,方位准备,目的地准备。然后,初冬时节便一站一站飞越。他们不带路粮,移动一站,“乞讨”一站,飞越一路,“乞讨”一路。它们不避风雨,风也飞,雨也飞坚定信念地飞。它们不计条件,飞到那里黑,就在那里歇。应当说,它们的南移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它们是飞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它们是集体在飞越。是的,它们飞越时的情景,排在天上,一行行的,整整齐齐,歌唱着,翱翔着,引得人类惊羡不已。

但是,可以想像,它们的飞越是艰难的,无论从东北到西南,或者从西北到江南,都有千山万水,不是一程之地。何况,侯鸟没有国界,它们飞越既不需要申请、审批、检查,也不限制地域、领空、国别,南来的鸟中有吃东北大米的,也有吃俄罗斯土豆泥的。道途中虽说山川大河都是它的栖息地,但沙漠戈壁却如何得飞,没有树可以躺在沙上睡,没有水何以能认得骆驼,虫子或微生物在沙漠上基本是没有的。现在鸟枪少了,但不能说途中没有猛禽,或者野蛮的民族举枪射击。是的,侯鸟们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一步一站地适应环境,但岂能排除污染生病,或者坠云而毙。人们见到过这样的死禽,没有外伤,也没有病,可谓累死了。我非侯鸟,亦没考察过侯鸟的越冬过程,只是依了人的思维,自我想像,列了上述原因。我敢肯定,比此困难的因素还要更多,越冬牺牲的侯鸟定不在少数。

侯鸟越冬了,北方一遍寂静,雪茫茫的大地,不见任何踪影,也不见任何生命,一切都归于地下,或者雪层里了。假如还可以说有点生气的话,便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为了生存而发名的汽车、火车、炊烟等等。北极熊这类的动物以雪为伴是极少的,冰层里的鱼占领了昔日里侯鸟的家,但它也不会破冰而出,所以,冰层上是一无所有的。而南方,平日里只有点水鸭子什么的,现在,却多了不少朋友,不过,后来争食的多了,便成了敌人。侯鸟多的地方,常不见水鸭,水鸭们被强大的侯鸟群给撵到某个角落里去了。大湖给了侯鸟,水鸭们便栖于小池。这不是雅量,只能说是避险,或者战败而逃。云南的滇池便是侯鸟的天堂,深冬时节侯鸟千千万万,它们宾至如归,喜乐不尽。特别是游人兴奋,备了食物,喂鸟为乐,鸟亦何乐而不食之呢?我家重庆长寿湖亦有侯鸟,量不算多,但亦有之,常有游人以观为乐,成一湖之景。

侯鸟择暧而栖,从北南来,以越深冬,这是侯鸟本性。然而,近年来,人之越冬,如侯鸟者渐成时尚,上月里就有朋友去了海南,海南建了不少越冬者房,成了北方人需求的热点,看来人类也在学侯鸟了:寻找自己更好的生存环境。不过,侯鸟南迁是本性,人之南迁却是经济发达的结果,否则,十数年前哪来海南的越冬群体,荒芜之地,贬谪之所,苏东坡为此叫苦不迭。

突然,我想到了洞蛇,它为什么不南迁呢?冬天来了,蛇们就地入洞,休眠至春,既不千辛万苦越冬千里,也不食不动安睡数月,何乐而不为呢?有人说,蛇是懒蛇,懒而不动,不思进取,随遇而安。也有人说,蛇不可迁徙,北方的蛇入洞,南方的蛇也入洞,这与气候无关,更与本性相连,僵蛇者冬蛇之代名词。小时候见过僵蛇,自己没洞,栖于石缝,或者草丛,被人发现,亦无感觉,竹棍捅之,亦不移动,直到用石砸死,才有轻微抽动,可见僵之切,眠之切啊。如若真要迁徙,如南海气温者,千山万豁之越,我想亦非易事,即有行动,亦会路途夭折,人是见不得蛇的,总把它当着害虫;猛兽也是见不得蛇的,正好可以充饥。所以,如此险难重重,何不就地安身,等到春雷。

现在想来,人之赞侯鸟,是人之思维;人之贬洞蛇,亦是人之思维。人非侯鸟,亦非洞蛇,不知鸟蛇之本性,而以人之思维度鸟蛇之思维,岂不谬哉。

 

 

                        20161211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