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柳青诞辰九十周年”
征文启事
如今,我们不敢如此要求任何一个人:为了接近农民写好农村,舍弃繁华都市里舒适的生活,举家搬到农村,扎根农村,在破庙改建的院宅里,踏踏实实地生活14年。
即使在那个曾经“激情燃烧”的时代中,能够把当时文化人最为重视的“体验生活”做得如此纯粹彻底的,在文学史上也不作第二人想。做到了这一点的,是陕西省第一代作家的领军人物,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柳青。
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巨著,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特别是他们对待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场和感情的飞跃。也可以说,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业者的心灵史。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完整读过那部煌煌巨著,但至少每个读过初中的人应该都还记得语文课本中那篇节选自《创业史》的课文《梁生宝买稻种》,还记得梁生宝头顶麻袋冒雨进城买稻种,在一家小饭铺要了一碗最便宜的汤面,泡着自带的干粮吃了,然后从乡亲们几分两毛凑起来的稻种钱里拣出一张最破的五分钱付了账那些生动的细节描写。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年轻一点的人已经不知“互助组”、“合作化”为何物的时代重新翻开《创业史》,会有许多读者仍然被吸引。质朴的农民生活、醇美的田园气息之外,更有那些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梁生宝、郭世富、梁三老汉……随着情节的推进,每个人物都仿佛从书页中活过来,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古到今,时代在不断进步,但文学的真正背景“人性”,却在几千年的漫长进展中变化甚微。而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作家,即使因客观和主观上的某些原因,急于反映时代大潮,但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真正作家的本能,却使他在反映“时代”和“政治”的同时,更着力于揭示深刻的人性,这也是柳青和他的这部小说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原因。
柳青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文学的观点:“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以及“作家要把60年作为一个单元”。这在一年可以拿出一部甚至更多部长篇,一个人同时写七八个专栏的时下文学界几乎是天方夜谭了。因此,现时大家已不说“文学”,只说“码字儿”。也正为此,当我们在城市的喧闹中回过头去,远望那个蹲在长安县皇甫村里,看上去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的老人,却敏锐地捕捉着身边的生活和这个巨变中的国家的种种细节,以呕心沥血的构思,用经年累月的劳作,将千锤百炼的文字凝聚成一部《创业史》的往事,想来一定会有所触动和反思。关于文学、人生和信念,在这位已经故去的老人那里,我们无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2006年7月2日,是柳青诞辰90周年纪念日。西安晚报副刊部和长安区委区政府合作,隆重推出“纪念柳青诞辰九十周年”大型征文活动,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征文活动特邀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和西安市文联主席贾平凹为顾问。
稿件内容包括纪念柳青的回忆文章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每篇字数请勿超过1500字,诗歌不超过30行。征文时间由即日起到2006年6月底。应征稿件将择优刊发在《西安晚报》副刊版面上,并结集出版。征文拟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九名,征文结束后为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应征作品请寄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晚报副刊部商臻收,邮政编码:710002或发电子邮件到supplement@xawb.com。请在信封或邮件标题注明“纪念柳青征文”。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