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散文专题 > 正文

长安文钗——陕西女作家花影辑

中国散文网 作者:中国散文网 发表时间:2011-03-13 我要评论(0)
字号:T|T

 

 

1

 

 

她们是文学精神的朝圣者,她们在男性作家强势光环遮掩下寻求自我突围与突破,她们柔美婉约、清新秀丽,她们的作品中充溢着灵动与光华……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陕西文坛涌现出以贺抒玉、李天芳、叶广芩、冷梦、张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女性作家和评论家,她们在小说、报告文学以及散文等诸多领域创作上取得了不凡成就,以敏锐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生动的文学语言,撑起了陕西文坛的“半边天”。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国散文网、中国汉字网、陕西新闻广播、陕西作家网、西安之子网联合文化艺术报特推出“长安文钗——陕西女作家花影辑”,请与我们一起领略陕西文坛所特有的四两拨千金的柔美力量,感受陕西女作家芬芳幽幽的风姿花影。

 

 

 

热情温暖的山丹丹贺抒玉  2

 

 

3

 

 

3

贺抒玉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李若冰

伉俪二人书写了陕西文坛的一段传奇。

 

 

3

 

3   3

 

贺抒玉,本名贺鸿钧,1928年出生,陕西省米脂人。1944年,由“米中”调绥德分区文工团。1945年和姐姐共同创作了小秧歌剧《喂鸡》。周扬同志从延安到华北路经绥德,看了贺家姐妹的表演,很喜欢。经他推荐,延安《解放时报》副刊于1946年12月发表,并由贺敬之同志写了简短前言。1951年西北区文代会期间演出了由贺抒玉和王丕祥等同志创作的大型歌剧《保卫村政权》,获演出一等奖。剧本在《陕西日报》连载后出版单行本。1955年由北京文学讲习所回到西安作协,参加了《延河》文学创刊筹备。1959年任副主编,期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陆续编辑出版了七八本小说、散文集,约一百多万字。短篇《女友》、《琴姐》分别获《鸭绿江》、《延河》优秀短篇小说奖(80、81)。1988年获编辑职称,同年获全国作协编辑荣誉奖。1995年获西安市女作家奖,1999年获陕西省优秀编辑奖。2004年出版了《贺抒玉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若干小说散文被选入多种选集。“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

 

读这些质朴、清新的作品,能明显地看到她的爱憎、向往和追求。她把自己的激情的笔墨给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用朴素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真切的图画。她的长处不只是她和人民有血肉之情,还在于艺术个性和特色。作品真挚而细致,渗透着一种泥土气息和内在的感情。她的散文没有短篇小说多,但她的散文或论事或抒情,却另有一番滋味。

——杜鹏程(1921年~1991年,当代著名作家)

琴姐与艾米霞(女友),都是创作得成功的形象。典型化的程度也都比较高,是贺抒玉创作的新的标志。不能不说,深刻熟悉和透彻理解这两个任务,是成功的关键。作者下笔准确,特别是写艾米霞,不论是月夜情话,行军路上,入党之夜,难后相逢……一系列场景,不唯生活气息浓,而且人物的语言、引动、表情都是非常准确和个性化的。

——雷达(原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

贺抒玉在《命运变奏曲》中一如既往地是对于延安时代、建国初期社会风气中理想之光的呼唤,《隔山姐妹》中的姐妹情深,《车厢里发生的故事》的过来人的相濡以沫,甚至《岁月》之中金花对遭政治厄运的丈夫的理解和体贴,都能使人流连忘返,给人以勇气和信心。

愿贺抒玉心灵中的绿洲永存,播下更多的绿色的种子!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

 

 

 

清新芬芳的桂花李天芳  3

 

 

 3

 

 

3

冰心老人称赞李天芳的作品“健康清新,对青少年极为有益”。

 

李天芳,1941年出生于西安,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妇女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师大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964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散文处女作以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出版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报告文学等,近三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月亮的环形山》,获首届“双五”文学最佳作品奖。小说散文集《秘密》,参加1990年德国国际书展,被德国图书馆收藏,并被《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中短篇小说集《爱的未知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发行,颇受好评。主要散文集有《延安散记》、《山连着山》、《南飞雁》、《李天芳近作选》、《李天芳散文选》等多部作品,在全国各地获奖二十余种。其中散文《种一片太阳花》获1988年开拓者奖,《先生朱宝昌》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大奖,等等。她诸多的优秀作品被作为全国统编大、中、小学教材长期采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读李天芳的作品你能处处感到一种无声汹涌,没有一处是松懈的或勉强的,到处显示一种游刃有余。这种显然是几十年艺术积累的功底的体现。把几十年的积累用于一种合适的大舞台舒展地展现了出来,她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整体经验,而不是讲故事,处处都是思想的火花和情绪的激流,因此处处引起读者的触动。读她的作品很难跳着读的,只能字字句句地玩味,因为作品处处渗透着作者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对读者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牵引。

——路遥(1949年~1992年,当代著名作家)

 

 

 

碧枝高洁的玉兰叶广芩  3

 

 

3

                                                               朱文杰/摄

 

 

3      3

 

3      3

 

3

 

叶广芩,满族,祖姓叶赫那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10、11届政协委员。“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

1983年调入《陕西工人报》任编辑,从事新闻采编,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在创作研究室任专业作家。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采桑子》,日本题材小说《黑鱼千岁》,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醉也无聊》获《小说月报》“百花奖”;《谁翻乐府凄凉曲》获“人民文学杂志奖”;《曲罢一声长叹》获“小说选刊奖”等。

 

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儿!

头一条是有“墨香”。不造作,不拿捏,从容舒展中流露书卷翰墨之气。“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把题目连起来竟是半阕纳兰词。难得她用得那么自然而现成。读其作品又令人禁不住感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意境。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内行看门道,这文风这品位,装不出来学不到家,只能是生活磨炼环境熏陶先天素质后天修养多年浸泡酿造而成。

光有墨香不算好,这作品还有革命意识、时代特征,可算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是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经过革命磨炼,又有了域外生活作参照之后,这才回头审视自己冲出来的那个“旧世界”的,所以看得清,想得深,揭得透。正因作者曾从属于那个社会群体,文学写作什么都能作假,唯感情作不得假,于是她在批判、否定那些过时、陈腐、消失了的一切时,字里行间又剪不断理还乱地流露出认同、怀恋的情结。这从社会学、政治学方面说,或许是不宜赞同必须澄清的成分,但在文学上恰好成了不可替代的“这一个”,使这些作品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叶广芩是多面手,在这之前她也写过别的题材别的风格的小说,也不错。但我认为唯有在写这批京味小说时她才发现了自己特有的灵性。写作这行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才有你存在的价值。

(本报编辑部综合)

 

 

 

幽姿淑态的海棠张虹  3

 

 

 3

 

 

3    3

 

3

 

张虹,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安康市作协主席,安康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小说集《黑匣子风景》、《魂断青羊岭》、《天堂鸟》、《都市洪荒》;散文集《回归青草地》、《白云苍狗》、《歌唱的鱼》、《心海拾贝》、《婆屋那边的事》;诗集《红 我的颜色》2002年在日本翻译出版。作品曾入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国年度最佳小说短篇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年度中篇小说选等。中篇小说《等待下雪》获第四届特区文学奖;《小芹的郎河》获首届柳青文学奖;小说集《魂断青羊岭》获陕西作协首届吉元文学奖。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3

 

张虹的小说文本并不把性别作符号化描写。以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既可以有事业成功、志趣高雅、生活上养尊处优的杨远、何书贤;也可以有身残心灵,至纯、至美,仿佛不染人间烟火的哑女小芹;既有相貌平平、心地善良、安然若素承受命运弄人的厚道女雷瓶儿;还可以有明似火、暗如刀,心机、手段堪比毒蛇的阴谋家吴晓辰。而《欢乐门》中吴晓辰的形象堪称典型,是作者对中国近年文学画廊的一个贡献。吴晓辰性别为女,但是文学作品中“这一个”“妖女”,她深谙权术、醉心情色、手段毒辣,必置对手死地而后快,她把以往文学史中“妖女”的所有性征发挥到极致,让现实中的男人女人心惊胆寒;另一方面,她又心乖手巧,八面玲珑,善于察言观色攀缘权贵,善于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在现实中左右逢源。吴晓辰的形象颠覆了传统意义女性的角色和定义,集中了过往文学中政治流氓的无耻、无赖和阴谋,代表了当下生活中传统霸权文化的特点和走向,以“非女”的认知意义成为恶之花的现代版诠释。那位生硬“挫伤”了她的经贸委副主任,虽然身为男性,又居领导岗位,却被她这个小小的会计招招命中“软肋”,既不能“以恶制恶”还她以颜色,更不能招架、还手她的“损招”、“阴招”,因之只能任其宰割——既无防人之心,更无害人之术,作者对于知识分子弱势特征的观察提炼让人击节。

——谭湘(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会长)

 

 

 

翠叶柔枝的茉莉冷梦  3

 

 

 3

 

 

3      3

 

3   3

 

冷梦,本名李淑珍,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界》副主编。

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文学剧本、美学论文论著共计四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百战将星肖永银》、《黄河大移民》、《高西沟纪事》等;长篇小说《天国葬礼》(上、下),长篇传记文学《沧海风流》等。已出品和拍摄电视剧、专题片《风流大市场》、《水电将军》、《千秋丰碑》等。长篇报告文学《百战将星》,获陕西省作家协会第5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百战将星·肖永银》,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中篇报告文学《黄河大移民》,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高西沟纪事》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报告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先锋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大赛唯一最高奖——“特等奖”等。

 

一如丰富的人生经历,冷梦不仅以文字为生,还曾经为工人、记者、编辑、公司经理秘书、警官,而她的作品,也不仅仅限于让其登上高峰的报告文学,而几乎每一种文学样式,她都曾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功。

最初冷梦以传记文学《百战将星》初露头角时,陈忠实就给她了“智慧而大气”五个字作为评价。1998年当报告文学《黄河大移民》夺得鲁迅文学奖,在众人期待她以后能够拿出更多更好的报告文学作品时,她却突然调转方向,把视线对准历史上的秘密特工。此后长篇小说《天国葬礼》问世了。谍战小说她也没能“玩”几年,之后又开始变换“口味”。2008年一本叫《中国汽车梦》的长篇纪实文学,又让人眼前一亮。

当人们在她的著作中读到太多阳刚、宏大、英雄的形象时,她竟然又跳身一转,拿出了《浐灞手记》这样一本充满了细腻温润,柔软若水一般的作品。可能是因了水的缘故,在这部作品中,总弥漫着清新自然的芬芳,仿佛是少女的作品。

两个冷梦就这样在十数年之间在文字之中游弋,风格时而大气时而细腻,题材有历史有当下,而文学类型也是变化多样。然而小女人的姿态并未展现太久,她又已经谋划下一部宏大的作品——《墓碑与少女》。这部作品让冷梦耗时七年,三度易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上世纪60至80年代一个家族生死沉浮的命运,布局宏大,既有丰富的哲理,又充满浪漫和魔幻色彩,将成为陕西作家中描写城市生活的一部力作。

对冷梦来说,《墓碑与少女》跟以往所有作品都不同,它是一个飞跃,一次新生。然而冷梦却对女儿说,她觉得还没有写出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而那个作品究竟是什么,她到现在也不知道,还在寻找。相信,那一定是一本让人期待的书。

(本报编辑部综合)

 

 

 

碧蕾芬芳的木槿陈若星  3

 

 

 

3

 

 

3    3

 

3

 

陈若星,笔名蒹葭、阿星、雪星、雪浩。祖籍四川,生长于西安。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学历。1982年开始,陆续在《中国妇女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女友》、《社会》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90年代后,陆续出版译著《烈火与恐怖》(21万字)、《女性·职业·家庭》(22万字),以及故事集《没有讲过的故事》(30万字)、《夏花秋叶·若星报告文学作品选》(30万字)、《夏花秋叶·若星散文随笔访谈作品选》(30万字)等。曾获北方十五省(区)优秀图书奖、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新闻奖;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任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

 

一个人看取社会的视角和视野的决定性因素,当属思想。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气象,也制约着行径的选择,看取社会的视角就有了独立的个性化特质。由此可以见出陈若星的颇不寻常的精神内里的大气象了。这一点,她自己大约也未必有清醒的意识,而是这些报告文学呈现出来的,一个自然而又浑成一体的气象,倒避免了清醒意识里刻意追求时往往容易发生的矫饰。

在百余篇报告文学和人物特写的作品里,展示的是文学艺术以及文化界各路精英的精神境界独立思想和高尚品德,让我这个读者很自然地看到本书作者陈若星的审美倾向了。作者推崇什么张扬什么,无可例外地显示着作者自己的审美倾向,这不仅是常识,也是作家自身难以违拗的事,我们阅读小说、报告文学以及散文,都是在文字的行间里看到作者的审美倾向的。这些报告文学和人物特写的写作时间,前后历时近10年。这就是说,在这10年的写作中,陈若星一直坚守着对人的精神和思想境界的审视和畅扬,不仅难得,而是令我敬重了。任谁都能看到,这10年里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波叠过一波的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相,尤其是打着文化这块牌子的娱乐场合里层出不穷的种种花样,赤裸裸呈现着被金钱驱使着的癫狂和迷乱,影响到向来被视为神圣的文学艺术和更宽泛的文化领域,利润诱惑到一些作家、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再也坐不住冷板凳,进入制造快餐文化的市场了。直到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时,发出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指示,当为振聋发聩之声。当此之时,读陈若星这一篇篇为那些稳坐冷板凳痴情不移于自己精神追求的艺术家的礼赞文章,作者陈若星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坚守,不移不易,可见其清醒和冷静,还有操守,非此都难以10年里不移不易且愈加坚定的精神守护,尤其是在恶俗泛溢的时代里。有感于此,我说令我敬重的话,不是容易,而是真实的心理感应了。

——陈忠实(中国作协副主席、 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秀丽典雅的茶花王芳闻  3

 

 

3

 

 

3

 

王芳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陕西省作协秘书长、创联部主任,兼任《陕西文学界》主编、陕西作家网总编,陕西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陕西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陕商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宣传工作。曾任咸阳市广电局副局长、咸阳市电视台副台长,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理论讲师团团长。

著有报告文学集《黄土壮歌》,散文集《天堂有只水鸟》、《千年雪》,诗集《太阳雨》,论文集《思想树》,中篇小说《归去来兮》,与人合著长篇历史小说“秦商三部曲”之一《安吴商妇》,编著诗集《历代诗人咏咸阳》,主编文集《娄敬风物》、《陕西女作家丛书》、《国殇·民魂》。散文《娘家》获中国文化信息研究会征文一等奖,《像土地一样奉献》获2008年中国散文学会“西柏坡”散文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太阳鸟文学年选”《2007中国最佳散文》;报告文学《嵯峨涛声》获2009年首届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踏浪而歌》获2010年中国时代优秀文艺作品特等奖;短篇小说《米山的师傅》获中国西北作家电力采风征文一等奖;另有多篇报告文学和散文获省市奖项。

 

3

 

阅读芳闻的散文,便感到一种诗意。这种诗性的气韵弥漫在几乎各类题材的篇章里。写亲情的心灵感应式温馨而纯净的诗,即使艰难贫瘠的农院里,浮漫的依然是父爱母爱如诗般的温情,滋润着幼小的心灵,抵抗着也化解着极度穷困的生活对孩子的伤害。《阁楼》里父亲过世时才发现的那一箱书籍,足以使人体味堪为伟大的父爱,当是高耸如山、深沉如湖。芳闻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是中国乡村天灾人祸加害肆虐的危难时期,她却总是能在艰难困苦的体验里透出一缕内蕴的人性人情的诗性之美,既体现在她读书生活里,也体现在筑泥为案的民办教师的工作中。《夏收时节》对关中大地小麦成熟收获季节气象的描绘,洋溢着关中大地远古农耕文明的情之意蕴,给我以经久的回味与品尝。

——陈忠实(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馨香婉韵的蕙兰刘亚丽  3

 

 

3

 

 

3     3

 

刘亚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现就职于西安市文联《美文》杂志社。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诗刊》、《作家》、《青年文学》、《诗刊》等海内外报章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四百余首(篇)。《中国文学》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大篇幅作过专题介绍。

出版有诗集《生命的情节》、《我的情诗》、《水晶香片》,散文集《一地花影》等著作。作品荣获“人民文学”诗歌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陕西省505诗歌奖、陈香梅女性散文大奖、西安文学奖等诸多奖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读者评为“全国十佳青年诗人”。

 

人到中年后的沉静和自信,使其诗作有了雍容之象。写朴实的生活,精微而致广大,高明却呈现着中庸。这里没有刻意的句子,读起来也不会热血沸腾,但它能让你会心一笑,明了许多不可言说的事。这是智慧之美。

——贾平凹(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俗物是敦厚和坚固的,它的根须连接着人类的命运,凝结着人类的悲哀与喜悦。俗物并非没有诗,关键是要长一双明亮的眼睛,否则不能看到,更不会欣赏。灵魂之中生长着诗的人,才能看到俗物上的诗。刘亚丽的灵魂显然生长着诗。刘亚丽化俗为雅的艺术,也得之于一种训练和修养。她所写的俗物,多是旧物,是她小时候所使的种种用品。人类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走过来的,作家或其他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一再回溯人类的来路,重温往昔的生活,实际上是在提纯一种精神,以抵制自己所在时代出现的病态和畸形。这种可贵的工作,她通过20世纪的一些旧物完成。她把俗物变成了雅物,也给旧物注入了一种人性。

——朱鸿(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一地花影

 

 

○ 刘亚丽

 

 

我若一朵绽放的花

等着你来采摘

让我的美丽独自为你释放

让我的思念趴进你的耳朵

我孤单的飘浮在风中望眼欲穿

沉痛的记忆编不成网

日益蔓延着哀伤

我怕我的芳香不再

我爱你来

我正试着回头

寻找愈来愈稀薄的记忆

妄想拉住遗失的温暖

一点一点

可是啊我爱

我却看到碎落的时光

一点点游走在空中

闭上眼

我听到有朵花在哭

心碎裂的声音

恍惚里看到你匆忙地转身

踩痛了一地花影

 

 

 

素香空灵的丁香杨莹  3

 

 

3

 

 

3

 

3

 

杨莹,笔名英子、杨子,诗人,作家。西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协理事。第2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鲁迅文学院第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选刊选本,进入年度排行榜,并多次获奖。出版有《杨莹小诗》、《风起雨飘》、《少妇集》、《品茗》、《纯真年代》、《花儿日记》等。

 

我认识杨莹已有十余年了,起初知道她是位年轻女诗人,颇为稀罕,因为女诗人太少。读过她的诗,很有诗味,一位年轻女性敏感而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凝结成具有独立品相的诗句。近年来杨莹还在写着诗,诗性和诗情依旧敏感,确也难得。同时她又写了大量的散文,我虽然只读过一些篇章,不及全部,印象却很深刻,仍属对生活事象以及山水人物尤为敏感的文字,似乎是没有分行的诗,尤其是语言。我之所以特别看重她对生活的敏感性这一点,在于我个人对写作的理解,作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人的特殊一点,就是生有一根对文字特别敏感的神经。要保持这根父母给予的神经的敏感性,有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心灵和情感的纯洁。心灵、情感和精神如果被庸俗和贪欲浸漫,那根对文字敏感的先天性神经就渐渐变得迟钝,以至麻木,诗情泛不起来,文字也会缺失色彩和深度。基于此,我尤其看重杨莹诗歌和散文里的纯洁与诗意,这是很难得的,也预示着她创作发展的潜力。

——陈忠实(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凌寒暗香的梅花周瑄璞  3

 

 

3

 

 

3

 

3

 

周瑄璞,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1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第3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获得者。出版有长篇小说《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在《天津文学》、《青年文学》、《延河》、《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中篇小说《失语》、《曼琴的四月》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隐藏的力量》收入《2010年中国短篇小说年选》。

 

3

 

看过周瑄璞的一些小说会发现,作家基本上是以写女性为主,比如,多为女性叙述者,多取女性视角,多写女性生活。我们能通过她笔下女性的遭际、命运,看出作家着意营造的通向心灵的意蕴。指向心灵、追求小说创作对人的精神世界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周瑄璞的一贯想法。

周瑄璞笔下的女性似乎都很累,这几乎是没有什么来由的,即使是有来由,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来由。她写的“累”,有艺术表达的张力,往往指向多种人物关系,读起来却不觉得累。

周瑄璞敏锐地看到并反映了女性命运在当今时代的巨大落差。女性向来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从一个角度上说,女性的命运最能鲜明地体现社会生活的一些特点。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剧烈变化,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动引起的连锁反应,体现在女性生活层面上,往往更为突出,体现在爱情问题上,也更为典型。周瑄璞为什么把她的长篇小说命名为《疑似爱情》,想必就有她的思考。在这个转型的当口,人们在见证繁荣、发达、旺盛所带来的好感觉的同时,在领略真实、事实、充实给予的格外宽慰外,人们还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不明了、不稳固,与医学上的确诊、技术上的定论相对应,疑似、恍惚、模棱两可也许在更多时候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常态。

——梁鸿鹰(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著名评论家)

 

 

 

清新脱俗的水仙吴文莉  3

 

 

3

 

 

3

 

吴文莉,20世纪70年代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鲁迅文学院第11届中青年作家班,供职于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副秘书长、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先后在《大河报》、《西安晚报》连载,获《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度长篇小说类排行第二名,获西安市文联2008年“推新人 出新作”奖。2010年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新人奖。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录制了《叶落长安》长篇小说连播。《叶落长安》现正被陕西艺达传媒文化投资公司投资拍摄成35集电视连续剧。

 

3

 

我读了这部小说以后,感觉这位年轻作者的文字写得如此老到,确实令我惊讶!文字的叙述和描写如此准确与生动,她不是叫人在阅读中思考河南人或河北人如何,而是讲述一个民族在一个历史阶段里,生活的艰难和心灵的承受力。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说,这部小说确实显示了一位年轻女作者的潜力和艺术感觉,很难得!这部小说不仅仅局限在河南人在陕西的生存形态,她通过写河南人在陕西的生存形态,同时也描写了西安人的生存形态,她是从河南人这个具体题材及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视角,透视了一段历史。这应该是这部作品最有重量的成就,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应该说《叶落长安》确实是由衷的、独到的、别人不能代替的、严格地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所以我很感动这样一位作者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给我们陕西文坛增光。

——陈忠实(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纯真烂漫的杜鹃王晓云  3

 

 

3 

 

 

3   3

 

王晓云,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上海文学创作中心注册作家,现供职于陕西省安康市文艺创作研究室。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全国发表散文数百篇,在《上海小说》、《小说界》、《钟山》、《时代文学》、《北京文学》、《延河》、《清明》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出版有长篇小说《梅兰梅兰》;中篇小说《上海的苏》;中短篇小说集《飞》;长篇纪实文学《读懂浦东——浦东十五年开发记略》、《重庆人在上海》、《河流与山的秘密——陕西安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中篇小说《海》入选小说学会主编的2004中国中篇小说年选;《爱情视窗》获2005年《文艺报》10佳作品推荐。曾因《读懂浦东》一书,被邀赴澳参加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协会2005双年度国际会议。

曾荣获《人民文学》创作培训部新作优秀奖、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上海市文联《采风》杂志新都市小说奖、陕西省安康市文艺精品政府奖等奖项。

 

阅读了陕西青年女作家王晓云的长篇新作《梅兰梅兰》,没有想到是那样的题材,也没有想到她能写得那么好!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小桃,她的痛苦,对父爱的渴望,对母亲和姐姐的挚爱深深打动着我,并吸引我读下去。王晓云这样一位青年女作家,她惊世骇俗地在文本上闯入了这个社会的特殊群落,发掘她们的喜怒哀乐,发现她们执著的爱情理想,描述了欲望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与背离。实现了文学本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描述和批判。这篇小说的叙述也可说十分出色,第一人称的自述可能会给她带来风险,却使作品及其人物得以更大的真切。整个叙述紧扣小桃的感觉、意识,可以说天衣无缝。尤其一些抒情之笔,饱满而飞扬,如歌如诉,诗意浓郁。小马、新枝的伏线也按押得十分出奇。祝贺王晓云成功地将阳光带给为世俗所遮蔽的当代生活的黑暗角落,感谢《梅兰梅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至少在艺术的题材展现上,一定是这样!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

 

 

 

馨香细腻的芍药王春  3

 

 

3

 

 

3      3

 

3

 

王春,20世纪70年代出生,陕西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理事。2000年左右开始文学创作 ,发表散文作品若干,在《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开设专栏,作品另见《华商报》、《中国文化报》、《美文》、《延河》、《百花洲》等报章杂志。出版有随笔集《请你来爱》、《春天图话》、《玉米玫瑰》,小说《爱情们》。作品收入散文集《西部的柔情》、《2008我最喜爱的100篇散文》(红孩主编)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学会选编)等。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优秀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新人奖。为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爱情们》是一部具有浓厚白日梦色彩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经历一次难忘的阅读旅程。

——段建军(西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文艺评论家)

《爱情们》是一部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宣言。传统女性所可能遭遇的哀怨生活境遇和故事,在小说人物身上荡然无存。小说细腻真切地描绘了新时代女性对两性生活绝然不同的双重选择,是探索新时代婚姻爱情方式的有力佳作。

——仵埂(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王春的作品,是叹息的产物。她不着意于现实环境的渲染,只阐述客观事物于自己心中引发的反映,读完文章,有些不过瘾的遗憾,可这正是她的克制。

——陈长吟(西安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

王春以她女性特有之细腻,为我们图解和诠释了生活中的另一种真实。我很惊讶于她能透过作为表象的纷繁现实而直抵生活的本质,她在一些篇章中所创造出的许多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文学审美的层次。

——史飞翔(青年学者)

 

 

 

自然灵慧的蔷薇杨则纬  3

 

 

3

 

 

3   3

 

杨则纬,1986年12月生于西安。2002—2006年在陕西省西安中学就读。2003—2004年高二时被国家教育部选送参加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赴瑞士学习交流。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自幼喜爱文学,1998年开始在报刊、广播等媒体发表文学作品,《我在瑞士300天》获评《美文》杂志2005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好文章,并被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少年美文》一书收编,全国多家报章杂志转载。在《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美文》、《延河》、《延安文学》等发表中、短篇小说,其中部分文章被选入《陕西女作家丛书》、《新世纪青春文学精选》。已出版长篇小说《春发生》和《末路荼蘼》。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签约作家,《阳光男女生》杂志签约专栏作家。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第13期学员。

 

3

 

杨则纬之所以从同代的青春写作者中脱颖而出,并非靠耸人的传奇或惊世骇俗的大胆,她靠的无非是清新、自然、灵慧、纯真的格调,靠一颗希望着并给别人以希望,快乐着并给别人以快乐的爱心,还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不做作、少雕饰的清纯姿态。她热爱写作,想用自己的笔,“一点点把这个世界擦拭得更加明亮”,在她笔下,青春是迷茫的,生活是美丽的。是的,她是一个情感含量大于技术含量的写作者,她的笔墨有时过于散漫,她的叙述还缺少精妙的章法。然而,谁能说新一代人独特的情感表达不也为当今的文学增添着新的元素?

像许多同代人一样,杨则纬在幸福和温情中长大,没有经受过大挫折和大伤害,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她的资源就是她的自我、内心和她身边的人们。我们无需总是习惯于用传统的审美观来要求她,总觉得她的世界太小。应该看到,我们的语境也许正在从“再现历史”走向了“个人言说”;然而,她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青春写作上,我们仍有理由要求,她面对的东西应该越来越多,不但面对阳光,也面对阴冷,而青春,女性,往往是很艰难的课题。她同时需要磨炼技艺,去描摹更纷繁的人生。那样的话,杨则纬就不再是一个拘泥于自我感觉的本色的青春抒写者,而是一个面对人生的飞翔的写作者了。

——雷达(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