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据百度公司去年年底的报告,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已达到3682万个。而作家博客的出现,也正在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文学现象。
作家与博客牵手
在新浪的文化博客,可以看到许多中青年作家安营扎寨,余华、陈染、叶永烈等人还获得了相当不错的点击率。陆天明、刘醒龙、孙郁、张颐武等作家和评论家也在新浪的发动和帮助下建立起了自己的博客。
有些作家能够做到经常性的上网对自己的博客进行即时的更新,但也有很多像孙郁那样的作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暇去照料自己的博客。也有些作家虽然自己上网,但很少在博客上发表原创的东西。作家对博客的态度、关心程度、持久力各不相同,影响了作家博客的质量和发展。
“博客是个新鲜事物,我对待它的心情,就像对这个时代的许多新鲜事物一样,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拒绝。所以开博客以来,也没碰到特别大的精神冲击。因为我开始进入博客的时候,还没有真正领会博客的意义,所以我只是把文章贴上去,然后看看人家的跟贴。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还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但究竟如何在技术层面上正确地操作,我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明白。所以,我的心情是尝试,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革命性的地方,但也没有觉得到了应该拒绝的程度。”作家王旭烽告诉记者,如果说私人写作是书房,目前人们理解的博客是公共场所,她对博客的感觉就是家里的大客厅,或者是有组织的聚会。她目前选择的网站有一道筛选过程,把不符合他们网站宗旨的信息排除在外,她觉得比较安全。“我愿意听到意见,但我的确不能接受某些表达意见的方式。我对点击率目前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认为,好作品的惟一标准,那就是它是好的。好作品可以有很大的阅读群体,也可以很少,坏作品也一样。”
评论家施战军对记者说:“我是后来才知道博客的原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博客很不规范,我几乎从来没有写过私人日记之类的东西,更新也很慢。安静一点挺好。写博客的人几乎都是从私人空间的营造开始,然后面向公众的。那些炙手可热的名人博客,可能倾重于后一点。因为我的博客基本上是自己的文稿资料库,只能和很少的一部分人共享。我注意到,不少文学界人士尤其是做文学评论的,好像都没有专门为博客写东西的。”尽管他们的博客被当作了自己的“稿库”和“自编刊物”,他们却依然在网络上获得一些网民的青睐与支持。施战军表示,看见善意的留言,心里很高兴。
谈到博客对作家的影响和作家对博客的态度,陆天明认为,博客只是让自己多了个说话的窗口而已。程青说,写博客主要是好玩,它的娱乐性是最重要的。写博是自己在写长篇的间隙当中做的事,是放松和调剂。刘醒龙则表示,作家和演艺明星毕竟不一样,不能像他们那样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搬到网上来说,作家得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评论家王干则向记者列举出作家博客的几大特点:一是博客的媒体性大于文学性。因为它本身“短平快”的特点使它承载不了文学的沉重和深刻。但是博客也因为信息快、且信息不经过中间的周转和过滤程序而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保持了信息的原生态,从而为了解作家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状态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不能指望通过博客这种载体诞生很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博客也可以为作家提供具有现场感的新鲜的素材。二是博客的信息性大于思想性。如果想通过博客提供较深刻的思想和较深刻的观点很难。三是博客的个人随意性大于社会公众性。博客虽然能为公众提供较为原生态的信息,但它同时容易成为非常个人化的载体。
作家博客受到网友关注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作家博客拉近了作家与读者和社会的距离。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作家博客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与作家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对作家来说,通过博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更真实地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读者,特别是直接了解读者对自己作品的看法,这些意见和看法对作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如同程青所认为,“作家博客相对于其他博客来说还是有优势的,能够使博客的质量更好,思想更深刻。”这一点在作家博客的现状中也有所反映,作家博客客观上还是比较受网友喜欢的。
一些作家为了让自己的博客更有吸引力,除了把在别的地方发表的文章贴在自己的博客上,让网友来点评并更新外,自己生活中的点滴与心得也写在了博客上,使博客充分体现了“网络日志”的优势。池莉除了在博客上与网友们分享自己新书的出版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