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稿酬并不算低。当时职工的平均月薪只有40元左右(人民币),而一部长篇小说却能得稿费数千元。就是万字左右的论文亦能得200元(合今2000元)。当时有个口号——“一本书主义”;无论这口号来自老前辈丁玲还是“初生牛犊”的刘绍棠,总之他们当时都属于“高薪阶层”而遭人眼红。
老舍、张恨水、艾青、吴祖光等文化人,都在上世纪50年代初用稿酬在北京买下了自家的四合院(价格大约都为一万多元人民币)。赵树理是来自解放区的“土包子”文化人,进京后也颇具大家风度。他用稿费一万多元买了一处挺大的四合院,后见中国文联机关用房紧张,就把大院给公家用,换了一处小院;以后离开北京到山西工作,索性连小院也无偿交公。上海的巴金等作家,完全或主要以自己的稿费收入解决衣食住行一切日用。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