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东与钟健夫关于网络文学的争鸣在《羊城晚报》“花地·论坛”版上延续了三周,当中还引用不少“权威”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说法,我也依稀记得黑格尔曾说:“悲剧在于事物的双方都有其‘片面必然性’而导致两败俱伤”,这个引用或许不恰当,但网络文学到底是存在还是虚无,是短命还是与人类同在,都不应片面地来讨论。
什么是网络文学,郭小东文中批评的主要是指网络创作,因极速与即时的网络技术而得以在线写作及临屏状态诞生的文学作品。在郭小东先生看来“网络文学并非以文学为目的。许多网络写手其实是生活现实的逃避者,或是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溃败,然后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出路”。对于这些观点,作为中国亿万网民之一的我有不同意见。
我认为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它不可能脱离文学的自身规律来发展,它是在传统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结构的开放性及由此带来的网络文学的共享性,固然有其弊端,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推动人们对文学阅读、创作的参与,推广了文学,也打消了传统文学的高高在上。纵然这样的创作“没有留下哪怕是独立品格的经典作品”(郭语),但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作者的创作目的。我相信从事网络创作的多数人是为了圆一个“文学梦”,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尽管这个平台没有传统文学(纸质文学)中的“守门人”,这样的低门槛的确造就了许多“垃圾”,但在网上任何人都面对公平的竞争,网络写手间较量的是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作家个体风格的体现、语言运用的能力等要素,平庸的写手,或许能哗一时之宠,但终究会被无情的淘汰。由网络技术所支持的作品创作与发表的共时性、即时性,并不能影响作品的好坏,真正影响其好坏的是在于运用技术从事创作活动的人能否保持完善艺术创作的灵魂。纸质媒介尽管有“守门人”的角色,但在当今众多作品中,借用郭小东的原话:“也还没有给我们更多可能经典的希望与信息”。
现今不少网络写手的写作心态的确有虚无迷茫的一面,但我并不认同郭小东所说“许多网络写手其实是生活现实的逃避者,或是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溃败,然后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出路”,对生活现实的逃避可寄托于文字,但写作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并不能解决出路问题,虚无迷茫的网上之作未必不能体现现实,现实中的白纸黑字的作品也不见得就真实了多少,网络文学因没有这么多的限制而吸引众多写手,若将之看成是对现实逃避就未免以偏概全了。
钟健夫说“未来的文学主流必定是网络文学或数码文学”,如果理解为未来世界人们的阅读整体转移到网络上在线阅读和欣赏文学,我认为有可能且支持此观点,当然,那时的“网络文学”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传播文学的载体变了,并不是仅仅因为在网络创作,作品与网络有关才使读者放弃纸媒,科技的进步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学的本质属性,也不可能代替经过漫长的历史衍变而形成的创作思维范式。
现在我们讨论的不应是谁是谁非谁高谁低的问题,此二者并非敌人,彼此之间也无排他性,只是媒体不同而已,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写手或作家们如何静下心,真正以文学为目的,写作好作品,无论你是发布在网上还是在纸质的文本上。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