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作协组织部分文学评论家就“社会正义与文学批评”以及“底层”写作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纪人教授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当前批评界对于“底层写作”所持的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从以曹征路、刘庆邦、黄华等近期的小说创作现象来看,“底层写作”似乎已发展为主流叙事;而另一部分不赞同的则认为目前的“底层写作”还停留在平面性的底层生活描述,缺少深度开掘。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谈峥、王宏图,华师大教授杨扬等人认为“底层写作”的概念基本上没有超出当年左翼创作宣言,而世界文学史公认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显然也不是什么“底层写作”。因此,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以写“底层”或写“高层”来判别的。王纪人教授进一步认为“底层”一般是讲题材,而用来完全概括文学现象,难免有些简单化和标志化。
评论家邹平认为,“底层写作”的特点是自己亲身经历体会深刻,才可能写得好。如早年艾芜的《南行记》,日本作家五木宽之的一些作品。上师大教授杨文虎则认为,从叙事学的角度未必一定要用“底层”,更不必以为占据“底层”就占据了道德高地,同时写底层是否就一定是社会正义的表达也还是一个问题。
评论家徐俊西发言认为,“底层写作”的提出,可能也还是与重大题材的价值有联系。纯文学更接近审美价值,文学要有作家的思考,对社会的,对人生的思考,但主要还是要通过情感的形式来表现。文学的价值不是宣教式的,纯文学的解释要符合审美特征,因此对文学现象的解释应当更科学性。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