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索“西安新名片”,有一张属于《美文》:“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读散文,要了解当代散文现状,建议读《美文》杂志。无论是十万册的月发行量,还是‘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的品牌,都足以使《美文》成为业界的标杆。在文学杂志普遍遭遇市场低迷的时代,《美文》以其探索的勇气和改革的锐气,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刊之路。”
2007年是《美文》创刊15年。这15年刚好是中国风起云涌的“散文年代”。新年首期《美文》封底刊出了主编贾平凹的心语:“共说今秋庄稼好,十五年里有耕耘”。15年来,这本中国西部惟一的散文杂志已经发表了近2000万字的作品,而陕西作家则成为《美文》杂志最大的资源库。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用“一本刊物,一个概念,一面旗帜”来说明它的作用。西北大学教授李浩则认为《美文》走到今天15岁“花儿与少年”的年龄。表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有宗无派,二是有文无类,三是身体力行。在普及严肃文学方面贡献很大。《延安文学》主编阎安称《美文》杂志的精神气度,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推进了中国散文写作的进程,改写了当代散文史。是陕西文学的骄傲。
贾平凹透露写作秘诀:
扎到实处方能虚写
1998年,《美文》曾经开办过“陕西散文研究专辑”的栏目,现在多年过去,陕西散文创作队伍正在逐步扩大,一是人多,职业写作和非职业写作人都很多,老、中、青、少分布广泛。二是这几年陕西散文家的作品发表多出书多,在国内影响很大,结构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三是散文作家和研究家都很团结,气氛比别的省要好。这不仅是《美文》的努力,也是陕西各位作家的成绩。《美文》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转载率特别高,在《美文》发表作品不怕没人看,许多稿件发表后会很快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华文学选刊》甚至《新华文摘》选载。
当初为什么叫《美文》?是因为名字都让别人起完了,叫《陕西散文》吧太小,叫《中国散文》又太大,所以就叫《美文》,这跟给娃起名字一样,不代表娃的素养与体格。为什么提出“大散文”的办刊理念,也全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势所趋,只是想把路子弄宽,境界弄大。刚提出来时曾惹起很大争议。
应该说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难说最难写最不革命的地方,以前诗歌界和小说界的革命很多,散文好像总是不动弹。这几年,“散文革命”突然爆发,各种写作队伍层出不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陕西散文写作者来说,现在时机最好。《美文》能在这方面做些事情很有价值。散文创作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结合的问题,即个人生命体验如何暗合生命情绪的问题,年轻时模仿期写得快,年长后觉得没多大意思就不写了,要么激情不够,要么考虑过多。李商隐的许多爱情诗写得那么好,它肯定有实指对象,若泛写根本不会那么好,写者和被写者都要死去,但诗歌中的具体情感却生发成了通感,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现在好多东西实不下去,导致作品没细节没生活。人越往下蹲才越能跳的高,扎到实处才能虚写。“什么是好文章呢?我认为,让人看了不会写的想写了,会写的一看写不成了的,就是好文章。”
《美文》副主编穆涛补充说:2007年,是《美文》杂志创刊15周年,15周年本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伊始庆贺一下的意思,是因为还小着的原因。在古人的时候,女孩子长到15岁,就可以把头发绾起来,插上簪子,即将成人,小女子把脸面弄齐整,可以粉面人生了。最近几年,陕西散文创作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部分作家和作品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文》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国内和陕西散文创作的发展态势。人是活精神的,散文要活起来也须出精神。但精神不能强求,精神来自写作者诚实的态度,来自本真。散文浑实一些才好看,浑然是天成。我们有些散文出现的强求和失真,在于着急的心态,有什么可急的呢,日子长着呢。2007年《美文》成人版已经增加印张,扩大了版面,还有两个新打算,一是找写的好的且长些的散文,作为对散文认识的突破,二是重点发些海外华人的散文,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今后的分量要再加大些。
政府官员和传媒界人士
陕西散文创作的两支生力军
李震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在报刊开始被大面积种植。陕西遂成“散文大省”,作品主要为一写性情,二写文化。如果说长篇小说是马拉松,诗歌是舞蹈,散文就是散步,它是真正表现自我的文体。“我比较看重性灵性情派,它是散文的精髓,在这方面,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籍作家贡献突出。”
陕师大教授张国俊分析认为:陕西散文作家路子正,很团结也很勤劳。1、表现出多元结构多元身份。既有职业作家队伍,也有学者队伍。另外两个显著的现象是:陕西作家中来自官员的队伍和来自编辑的队伍非常突出。“官员队伍”或者说是“仕途队伍”、“公务员队伍”,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最早从李若冰、李沙铃起,至今绵延不绝,他们在散文写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