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作协主席、作家张炜演讲表示应——警惕伤害文学的三种写作
4月13日,作家张炜在上海市作协的“东方讲坛?城市文学讲坛”作了题为“假设与展望——当下写作的可能性”的讲座。张炜从切身体验出发,认为职业化写作、没有灵魂的写作和顺从强势话语的写作这三种写作是对文学的致命伤害。他表示,在现代娱乐的挤压下,文学虽然面临危机,但不会死亡,也不可能死亡。
走出职业化
在张炜看来,部分当代文学作品由于缺乏对语言本身的锤炼,从而造成语言苍白、文学性降低。对文学语言的迷恋与职业化追求,是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剂。但张炜认为,这种职业化写作同时也蕴含了一种致命的危机。职业化倾向创作与所需要的生命的爆发、感动和灵魂的悸动是背道而驰的。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创作要从职业化写作中走出来。要“不断地把自己的肉体放在那种非常激烈的和社会生活客观实践的冲撞当中,这种冲撞会破坏他原有的感觉,建立新的感觉;破坏原来的文字,建立新的文字;破坏对他自己已经形成巨大笼罩的不可摆脱的文学的桎梏,才可能创作出全新的东西。”
寻找灵魂的写作
张炜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不是有“魅力”,而是有“魔力”。一个作家全部的希望就在于用这种力量去笼罩、征服、控制,使读者沿着这种方向去思索去感动。“我如果读一本书,从灵魂中有一种神秘的射线把我击穿的话,我一辈子都会感激,不会忘记。”
很多作家个人思想力并没有降低,思想的穿透力也没有降低,但其作品却没有那种魔力和穿透力。张炜表示,魔力来自于作品的灵魂。作品的灵魂不是观念和思想,而是感情、深刻的情感。“你会发现,只有最深的情感,才会滋生出作者的不可摆脱的魔力。”
“一个人能使作品永远有一颗灵魂,永远有饱满的张力,关键是要注意情感两个字,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奥秘就在这里。”
拒绝平庸的写作
张炜表示,平庸的写作即对强势话语的顺从。这种写作有两种,其一是对强势话语的配合,对固定主题、概念化生活的展现,对一定时期号召的图解。其二是,为卖而写,为刺激而写。这表现为对新的娱乐载体和娱乐形式的顺从和模仿,或者一味展现性与暴力的写作。这两种顺从尤其是第二种,值得当代作家引起警惕。有个性的作家、一个忠于自我良知和文学观的作家,要立志寂寞,在两个巨大洪流中间的夹缝中坚守。
针对娱乐对纯文学的挤压,张炜认为无需为文学担忧。任何时代强大的娱乐机器都在飞速地运转,远远比文字更直观更细腻的东西大量存在,但是文学并未因此消亡。因为文学不是看看热闹,不是简单的娱乐,“文学是一种生命现象,如果没有文学了,太阳也不会照常升起了。”
当然,文学并非没有危机意识。网络和电视等现代媒介艺术对文学的逼挤有目共睹。张炜表示,需要关注的是文学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发展。
在他看来,一种艺术的演进和更生,应该是与新技术相对抗,离它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张炜对青年作家说:“要把自己的写作逼到一个除了自己的文学,无论什么东西都不可以取代的位置上。只有从你的文字中才能获得强大的娱乐和快感。你生命里面需要这种东西,离了你的写作不可能获得,网络不能获得,副刊不能获得,街头书也不能获得,那你的文学怎么会死亡?”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