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陕西省作协、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安市文联、《延河》《美文》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杜爱民散文研讨会在西安市举行,陕西作协党组书记雷涛和西大文学院院长、教授李浩主持研讨会,数十位作家、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杜爱民的散文创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滴水中看太阳。"雷涛用“心静如水,淡泊天真,情意切切”概括杜爱民散文的特点,而这也是与会专家的共同感受。《延河》杂志编审苑湖说:“杜爱民散文有着澄澈、单纯、拒绝杂质的品质,这在充斥着记忆恶俗和语言暴力的当下显得难能可贵。”
“感动。”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阅读杜爱民散文后的评语,“杜爱民的文学神经非常敏感,无论是当下随笔,还是童年生活,都表现出诗意的忧伤,看待生活世相和细节,沉静中透着准确和尖锐。这种对现实的关照,使其文字有了独到的思想力量。”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吴克敬认为:“杜爱民的散文在微笑中透着安定。在他的散文《人民》《仁义村》中,讨论人性和人民性,是非常珍贵的,安定的力量是最能震撼人的。”
西大教授、评论家杨乐生觉得杜爱民散文的力度已经不能用“绵里藏针”来形容了,他的评价是“绵里藏着一把匕首”。他解释说:“杜爱民自由主义的写作姿态和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使其艺术思考很有穿透力,即使是描写儿时记忆的作品也渗透着对历史的思索,并充盈着俄罗斯般的忧伤。”作家方英文则评价:“平民立场,书生情怀,杜爱民是有傲骨的人。”
《十月》杂志主编王占君、副主编赵兰振也参加了研讨会。他们认为杜爱民的散文作品成熟、内敛、质朴,有着文人的忧患和思索,并带着几分深邃,是“老西安”对文坛的最好馈赠。
“杜爱民的散文已经创造了陕西散文的新高度。”评论家李星对杜爱民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把生命中的记忆,压缩成了有历史质地的文字,使其呈现出后现代散文的意韵,并挖掘了语言的各种潜能。因此读他的散文,有种走迷宫的神奇感受。”
评论家王仲生认为:“杜爱民在别人没有感知的地方,看到了别致的风景,其文章简朴单纯,不作狂,不雕饰,自然呈现,有个人感知世界的神奇魅力,开辟了陕西散文的另一个境界。”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对此表示赞同,“杜爱民的散文有种藏在文字中的诗意,其表述的张力、文学含金量、精神内涵以及思辨的力量,都为陕西散文树起了新的标尺。”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