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1954年生于上海,1977年参加高考,来年就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专科。1979年发表小说《两代人》,1983年请创作假写作,1985年成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99年在“榕树下”网站兼职,任艺术总监暨“躺着读书”论坛版主,2002年初辞职。2004年兼职“99书城”网站,任艺术总监、总版主暨“小众菜园”论坛首任版主。曾主持四届网络文学大赛评奖。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屋顶上的脚步》、《美女岛》等,散文随笔集《弯人自述》、《陈言勿去录》、《五根日记》等,长篇小说《鲜花和》。
采访手记
每次给陈村打电话都是在晚上,这是接受了去年初采访他时他的建议。想必陈村和很多作家一样有熬夜写作的习惯,何况他是已有十几年网龄的资深网虫,正担任着“99书城”网站艺术总监和“小众菜园”论坛版主,写作之外有大量时间在线。如今,上网对他来说几乎是和文学创作同等分量的“正业”。
近几年,陈村的写作速度和出书频率似乎都不及从前,从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鲜花和》之后,更是有十年未写小说。但若去“小众菜园”潜水,人们会发现被网友冠以“村长”之名的他其实活跃得要命,不断发帖,有他原创的文字和照片,也有转贴的他在网上溜达时发现的妙文。他还时常在“小众菜园”上其他网友的帖子后面跟帖,言辞依旧敏锐犀利,更多了不少轻松调侃。对于很多公共话题,特别是文学、网络范畴的,他都默默关注,偶尔也会在媒体上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电话那端的陈村恰如所有“夜猫子”一样谈兴渐浓,话语间颇多有趣之处。他戏称自己总不写小说快成了“骗子”,手拿相机到处拍堪称“狗仔队”,预言今后的文学作品会越来越多贴在网上发表,“都是网络文学”。说到他刚出版的《小说老子》,谈起现代人的精神出路,他又一下子凝重起来……
网络是个好东西
我接触网络很早,上网也有十多年了。现在我对网络的好奇不如以前,早已没了最初的新鲜感。记得前些年我常常劝朋友们上网,今天已经不用我劝了,大家都在上网。至少到目前为止,网络还是个好东西,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比如现在网上流行的播客,只要你有个DV机,就可以自己拍着玩,拍完就能放到网上去,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网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弥补了报纸和杂志在信息更新速度和表达尺度上的局限。我想,多年以后如果有人研究今天的历史,或许从网络途径来了解更准确。
说到博客,那是一种个人展示,交互性比较差,因为博客主人和其他网友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和论坛不同。这两年很多影响比较大的网上话题,最初的争论都是从论坛开始的,博客里的争论如果太激烈,主人大可以删掉留言甚至关闭评论功能。同论坛相比,博客的管理成本也比较高。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论坛是有限的,而博客则无法计数。文字的管理还好办,但像声音和图像文件难以用检索系统管理,只能靠人工。我觉得普通人写写博客蛮好,大家平时缺少表达平台,开个博客与朋友交流交流很不错,这和名人开博客的性质完全不同。
在人类发明印刷术之前,文学作品的传播非常有限,而传播的便利程度反过来会影响到文本样式。当有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好处就是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被网友通过网络读到。我曾以为网络写作会进行一些文学前辈没有尝试过的文本实验,事实上从文本的探索性上,今天的网络文学还不如此前的先锋文学。很多曾是网络写手的已出书的作者不愿承认自己是网络作家,我想是缘于网络写作的门槛比较低,他们可能为了避嫌。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很多出版社已注意到网络写手的存在,很多贴到网上的作品被出版社发现,买下,出版。2000年,我曾向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推荐安妮宝贝的作品,我跟他说,这是网上非常受欢迎的写手,出她的书你不会亏本的,他还是不同意出版。可能我的推销技术还不过硬吧。
像起点中文网那样采用收费阅读的模式,从文学作品传播的角度,创意很好,会使得更多好作者向他们靠拢,读者也会很廉价地读到更多好作品。说到这种网上付费阅读方式,是会导致作者所创作的文本在篇幅和内容走向上有变化的——篇幅会越来越长,要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在我看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很乐观,以后几乎所有的文学都会是网络文学,因为在网上发表。现在不是已经有很多作家在博客上贴自己的文章吗?这只是一步之遥,如果网站和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得以合理解决,那作家大可以在网上首发作品。
技术进步丰富文学平台
从出版《鲜花和》到现在,我很久没发表小说,但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再写小说,再这样“瞎说”下去到头来就成骗子了。哪一天,我有灵感想写了再说吧,现在不好多讲。
像《看来看去》(1997年出版)、《五根日记》(2006年出版)这样日记结集出版的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