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论坛的总议题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理想”,主要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上一些前沿性的重要问题展开研讨。论坛以建设中国文学问题权威论坛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品牌活动为目标,力求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江苏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铁凝在开幕式致辞中对江苏文学的成就和江苏作协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说,江苏人杰地灵,有着悠远厚重的文明传统,进入新时期,江苏的文化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云集的高等学府、发达的资讯传媒、开放的思维与视野,都使江苏成为全国文化版图上的重镇。“江南自古多才俊”,江苏的文学事业更是成果丰硕,“文学苏军”势头强劲,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江苏作协的工作求真务实,富于创造性,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富有实效的探索。
杨新力在讲话中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改革发展十分重视,采取系列措施强力推动。文学是艺术的母体,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希望江苏作家继承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体现江苏特色水平的优秀作品,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范小青在致辞中说,文学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生命的依托,江苏一代代文学前辈的人品文品如熠熠星光,永远闪耀在后来者的精神空间。当文学回归了本质与应有的位置,召唤我们内心的声音就不再是欲望和功利,它渐渐地沉到了人们的心底深处,又时时激起理想的浪花。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所希望的文学作品,需要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需要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去展望世界,为全人类的和解作出高尚的人文主义的贡献。
两年一届的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是江苏省作协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它的影响力日渐凸现。本届论坛对当代文学,尤其是21世纪当代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探讨与展望。专家学者提供的论文针对当前文学的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有的批评家从21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来考量,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并对中国文学对社会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乏力和不充分给予批评。有的专家分析了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由现实主义向俗世主义滑行的集体倾向,并从作家的主体意识和精神格调上,探讨了这种创作格局形成的内在症结,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在危机。有批评家甚至提出了“新文学终结论”,认为新文学的辉煌正离我们远去,这一观点充满忧患,令人警醒。针对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市场经济的发育给文学带来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实的变异,促使文学反思自身的存在,反思它与大众的关联。有的批评家从语言入手,指出语言问题不是一个形式问题,要有一种以自觉意识建立中国文学优雅语言的理想,否则,随意的语言将成为“谋杀”文学的真正“元凶”。还有批评家从地域文化、体裁、题材等视角,阐释新世纪当代文学的困境与出路,探寻文学价值的拓延、文学政治的重建。不少批评家就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真正的网络小说不应该是纸媒文学的电子化,而应该是只有在网络技术环境中才能实现与存在的新事物,它是一个不可命名的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与类型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虽然与会作家和专家学者严肃地指出了当下文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对中国文学的未来,依然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情怀,文学与人类的理想息息相关,文学总根植于理想和希望,人类有不幸、有灾难,但人类有不灭的理想和希望,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本届论坛是一个高水准、高层次的文学创作与评论的交流对话平台,采用大会发言、评议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对话性强,气氛生动活跃,畅所欲言,各种思想元素的撞碰使整个论坛颇具启发性。论坛的成果将对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姚晓东、省政府副秘书长肖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及江苏省内的作家、批评家李敬泽、韩少功、西川、王家新、刘醒龙、邓一光、北北、潘向黎、艾伟、笛安、胡平、何向阳、阎晶明、张陵、吴义勤、李建军、王必胜、朱晖、南帆、贺绍俊、孟繁华、刘川鄂、洪治纲、贺仲明、林建法、张燕玲、张未民、李国平、陈歆耕、岳雯、王彬彬、吴俊、张光芒、黄发有、朱晓进、何言宏、王尧、徐德明、方忠、丁晓原、汪政、贾梦玮等出席本次论坛。参加本届论坛的还有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王飞,书记处书记黄蓓佳,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童、叶兆言、周梅森、储福金、毕飞宇、丁帆、周桐淦、张文宝、鲁敏以及凤凰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