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散文学会召开座谈会
秋高气爽,9月5日陕西散文学会召开了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者暨陕西散文发展座谈会。在2012年度的第五届冰心散文奖65位获奖者中,陕西共有10位散文家获奖,其中绝大多数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因此缘由,在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的主持下,召开了此次会议。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也在前不久的颁奖仪式中表示,陕西历来是散文大省,历届都有陕西作家获奖,而近年来从事散文写作的中青年作家和业余作者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不断有好作品问世,已经形成了一支可喜的“散文陕军”。
陈长吟会长表达了召开会议的意图,一是对获奖作家的祝贺,二是借着东风研讨陕西散文的发展,并首先总结了陕西散文创作的三多三少。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和谷、邢小利、仵埂、刘炜评,秘书长周养俊等就陕西散文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生动的研讨,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应追求的方向,比如邢小利认为要体现个人和时代的关系,要有生命的疼痛感;刘炜评认为要有你自己文化立场上的归属;仵埂倡导要寻找自我的真命题,和谷认为要重视追求文学的精神和品位。获奖作家赵丰、章学锋、张瑜娟、杨广虎、王飞、郭志梅等以及青年作家史飞翔、文彦群等参加了会议。
陕西散文学会此次会议将更加团结陕西的散文集体,为陕西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事业梳理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附:发言概要
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者暨陕西散文发展座谈会发言概要(按发言顺序)
陈长吟:
今天开会两个意思:一是祝贺得奖作家;二是借此东风研讨陕西散文的发展。我先抛砖引玉,我认为陕西的散文创作有三多三少。三多是,1,获奖作品多。每一届冰心奖都有,这一届最多。还有孙犁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这些都是面向全国的散文类专项奖。
2,散文作者多。省作协会员的百分之六十多都是从事散文创作的。在散文创作方面,大约可以这样分为四代:文革前李若冰先生肖云儒先生等一批。陕西在全国散文理论界掀起过两个强音:肖云儒先生提出的“形散神不散”和贾平凹先生提出的“大散文”概念。第二代为60岁以上的作家,比如李天芳、和谷、王蓬等。第三代是介于40岁到60岁之间的作家,朱鸿、刘云等,这是创作的中间力量。第四代就是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
3,散文活动多。1992年《美文》创刊之后,召开笔会、征文比赛,影响都很大。2005年中国散文研究所成立,召开如李若冰研讨会、翠华山笔会等众多活动,开办中国散文网、出版紫香槐丛书40本。陕西散文学会2011年5月成立,发起“首届西部散文家论坛”,并挂牌成立宁陕、楼观台等创作基地。作家协会的散文委员会也经常举办散文活动。
三少是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散文大家少,作品中精品少,对散文深入研究的少。
周养俊:
这次评奖显示了陕西散文创作的实力和水平,也是多年努力的结果。获奖也是一种肯定,增加了我的创作信心。近年来,陕西创作的环境很好,主管领导和主要媒体都很关注。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强学会建设,多策划散文活动。
赵丰:
陕西散文崛起是继陕西小说势力之后的亮点,散文作家正以不可忽视的力量走向全国文坛。我们仍要更重视我们的刊物,每年深入召开座谈研讨等的活动。
杨广虎:
学会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很有意义的。这次我获奖也比较意外,创作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这次提出散文陕军这个说法,我们就要有支撑点,全面建立理论,把大家都团结起来。对于我们每个人,就是要多些精品。
邢小利:
首先祝贺得奖作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我们学会的,说明学会把有实力的有潜力的大部分人都囊括在旗下了。虽然说的是陕西散文,但我们应该将眼光放长远,视野要高要大,要有人类意识,要体现个人和这个时代的关系,能够将生命的疼痛感表达出来。
刘炜评:
中国当代的散文家都应该有文化共识,应该用散文文体对当代生活、历史进行传真、存真和保真,评量文学事项时要有过大秤的意识。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能够有更“残酷性”的呈现,要有你自己文化立场上的归属。
仵埂:
首先要祝贺获奖作者。我说一些创作问题,我们大多数人事习惯性写作,顺着感觉写,在谋篇布局缺乏正确的用力,取法其上,得乎其中。不要太顺着自己的笔,要打乱常规性的写作。在这方面,当代艺术的开拓性是最棒的,要“破”,散文写作业存在自己不“破”自己,要剥离,要反向挑战,包括语言方式和思维。
另外就是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真命题,每个作家有自己的天命,要开掘、深思、达到最后。
郭志梅:
获奖对我来说是鼓励,我会更上一层楼。另外,我在杂志上工作,会尽自己的力量来报道和宣传我们学会的活动。
史飞翔:
我认为散文写作观念要不断更新,要有思想和文化的含量。我在这方面要更加努力。
和谷:
在五届冰心奖以来,陕西获奖人数达近30人,几本能够囊括创作水平。但是得奖不是创作目的,陕西散文集中的展示是有意义的。我建议,学会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总结一下陕西散文创作,能够编辑散文文库,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