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散文快讯 > 正文

贾平凹:谈继承传统一定要学到文化精髓

中国散文网 作者:西安日报 发表时间:2014-08-05 我要评论(0)
字号:T|T

  8月3日上午10点,“华山论剑·中国精神”陕港澳台两岸四地学者论坛系列活动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启帷,余光中、贾平凹等来自两岸四地的文化名家齐聚一堂,轮流登上讲坛各抒己见。几位名家不仅畅谈传统文化、解读中国精神,还与正在参与《丝路万里行》的学者肖云儒、名嘴王志隔空对话,将华山与丝路完美结合,将中国精神与丝路精神完美结合。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香港作家联会等共同主办,来自陕港澳台的各界人士近2000人参加了论坛。

  尖锐提问——继承文化传统要学到精髓

  在昨日的论坛上,来自陕港澳台的各位名家纷纷登台演讲。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特别谈到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下的继承问题。他表示,眼下文化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融合、竞争和合作并存,这成为每个民族不可回避的话题。贾平凹说,“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否则这个民族就无家可归,更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两岸四地承担着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也肩负着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的崇高事业。”

  接着,贾平凹又提出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文化,什么都是文化,什么又好像都不是文化?人人都讲继承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什么是文化传统?”他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有多少人读过“四书五经”?多少人了解“阴阳五行”?“说老实话,我是没有读完过,即便是读了一些,我也是整体上知道,具体说不清。”

  他表示,现在中国有很多相当不错的文艺、影视作品,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但严格讲,那仅仅是有了一些中华文化的元素,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和精髓。”贾平凹尖锐地指出,如果文艺作品中只出现毛笔、红灯笼、吃饺子、拿筷子这些,那“只能算是出现了中国元素”,而这些如果表现得不好,不但起不到正面宣传作用,还“有损中华文化”!

  贾平凹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研究文化问题必须要和研究时代、社会结合起来。“掌握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才可能有前瞻性,才可能找出民族文化中哪些被我们丢失、哪些被我们忽略,哪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和纠正的。但这些方面我觉得现在做的不够,流于形式。”另外贾平凹强调,谈继承传统,一定要学到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学到文化的核心,“一定要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原点,否则中华文化再热,还是起不了作用。”

  诗意解读——以酒做引 天人合一

  与贾平凹的慷慨陈词不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演讲则更加诗意和随性。这位清瘦的白发老人走上讲坛,以酒做引,讲述了自己心中的中国精神。“到底中国精神赋予了什么东西呢?李白曾说过,‘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无论大道也好,自然也好,它就是大自然,就是中国讲究的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精神的一个体现。”

  随后,八十多岁的老诗人吟诵了《松下无人》《宜兴茶壶》《一枚松果》等自己的几首诗作,借此来说明自己心中的中国精神。余光中吟诵的第一首诗就是《秦俑》,他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到临潼参观秦兵马俑时得到的灵感,“我在诗里用了一些典故,引用了《诗经》中的秦风部分的句子,写到了‘西安事变’,还写到了秦始皇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仙药的故事。”

  在吟诵中,当念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几句《诗经》中的句子时,白发的诗人突然用歌唱的调子将这里唱了出来,紧接着又朗诵随后的“慷慨的歌声里,追随着祖龙”。这独出心裁又配合绝妙的一招引来了全场的掌声,成为昨日论坛上精彩的一笔。

  随后,澳门“80后”诗人袁绍珊,香港作家潘耀明,西北大学教授、陕商学者李刚等也登台作了精彩演讲,分别就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世界华人文学圈的交流发展等话题发表了观点。随后,与会名家、学者共同签署了《两岸四地文学宣言》,呼吁加强文化交流,凝聚力量,增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当日下午,由余光中、潘耀明、袁绍珊领衔的港澳台文学代表团,和贾平凹、省诗词学会会长孟建国、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领衔的陕西作家代表团,还举行了题为“寻根与筑梦”的座谈会。会上,各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地文学发展的状况,并表达了希望加强两岸文学交流的期望。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angchu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