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散文快讯 > 正文

李敬泽等谈斯维特拉娜得诺奖

中国散文网 作者:腾讯文化 发表时间:2015-10-13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腾讯文化记者连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作家阿来、梁鸿,讨论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

李敬泽:由新闻抵达不朽

李敬泽谈到,阿 列克西耶维奇获奖是对文学和书写的基本责任的确认:追求和呈现那被遮蔽和被遗忘的真实。在全媒体条件下,真实没有变得轻易,轻易的真实是可疑的,真实更需 要人的身体和头脑全力以赴的斗争。这是重申了对文学的一种宽阔和古典的理解,诺奖曾授予邱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也曾授予了特奥多尔·蒙森的 《罗马史》,现在又授予记者的非虚构,这是回到文学的古典要义——对人类生活与事变的记叙和理解。几年前,在谈到非虚构时我曾说过,真正好的非虚构写作会 在记者中产生,现在,她的获奖将激励中国许多心怀壮志的记者。使他们对新闻有一种更宽阔、更具文化深度的理解。她将使记者们认识到,如何由新闻抵达不朽。

阿来:如果我们不关注现实,还指望谁来关注?

腾讯文化记者连线著名作家阿来,讨论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

阿来得知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对于她的作品暂时所读不多。不过提及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作为调查记者的身份,他认为非虚构作品获奖有很重要的意义,阿来说,“这个奖得的好”。

谈及非虚构作品得诺奖,阿来表示他印象中有丘吉尔得过这个奖,还有印度的作家奈保尔的作品也印象深刻——非虚构作品获奖,对于现在新闻作品和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看待宏大叙事和主题深重的作品,摘得诺贝尔奖?

阿来认为宏大叙事的作品获奖,更多是积极意义,这些年来,可能我们所谓的“宏大叙事”越来越像官方化的宣传,这造成我们对“宏大叙事”的看法有偏差。现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作家写作越来越倾向于“向内转”,越发地“个人化”。

宏 大叙事和深重话题在我们这个“轻作品”时代,其实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因为很多文学经典都是在关注重大问题,现代作家写作,也要对社会有所关注, 对社会负责。如果我们都不关注,还指望谁来关注?作家应当有勇气、有责任心面对全人类的苦难,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有力量。

梁鸿:她的作品远超宏大叙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非虚构作家梁鸿很喜欢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她说,阿列克西耶维奇在《车诺比的悲鸣》的切入角度很巧妙,将口述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从小人物切入。

“一个作家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文体,更需要的是与时代对话,面对时代的‘发生’。”在梁鸿看来,阿列克西耶维奇对车诺比核灾难的纪实远远超过宏大叙事的作品。她把目光放在普通人身上,她的作品从小人物、 普通人的视角切入。《车诺比的悲鸣》通过琐细的事实直面灾难对人的伤害,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人的内心,展现人在灾难面前的命运。

“这次得奖是对她的承认。”梁鸿说,非虚构文学在西方文学中是重要的文学类型,而中国的非虚构文学刚开始发展。在世界文学中,非虚构文学还需要更多的承认。此次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得奖的意义,扩展了文学容量。

梁宏说她不敢预测阿列克西耶维奇此次获奖会给世界文学带了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也能体现文学对非虚构文学重要性的暗示和倾斜。

同时,梁鸿认为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奖为世界非虚构文学和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范例,对于文学样态、问题、看世界的方式、叙事方法都是很好的范例。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angchu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