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合影
题记:1017,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散文网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举行了圆满的开通仪式。作为国内最大的有关散文的门户网站,随着小小鼠标的轻轻点击,自此,我们有了一块绿色的园地,它的迅捷、广泛、平等、随时随地让热爱的写者和阅读者抒发和交流。散文仍旧在墨香的纸张上静静地散发着它的魅力,它也在这块园地中长成青葱的草木,没有负担和重量,大家共同来播洒雨露和阳光。到明年的1017到来时,我们会用丰富的经历和收获来迎接它。在开通仪式后,紧接着举行了全国首届网络散文研讨会,来自北京的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秘书长王宗仁,青年评论家王兆胜等以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院长刘家全、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陈长吟、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和谷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各位作家、评论家各抒己见,表达了对"网络散文"这个新兴文学种类的看法,并对网上散文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我们从中节选了部分发言片段,以便热爱散文的朋友们先睹为快。
贾平凹先生在发言
贾平凹:
今天开这个会,办这个网站,我觉得意义重大。自己虽然不会,但是要热烈的为网站的开通鼓掌,祝贺这件事情。大家都在上网,我自己不会上网,大家都来和我谈上网,我也就等于上网了。网比较轻便,做为写作比较方便。不像五十年代,当个作家,写一本书(当时流行一本书主义),就了不起了。那时候出一本书,可艰难地要命。现在谁都可以写文章,谁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谁都可以出书。现在这个时期,对于出版,对于文学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大好时期。《美文》杂志有好多文章也是从网上选来的。如今有好多报刊,如果离开了网络的关系,也就办不成了。所以网络也是一个方向,当然书本这种纸质传媒也灭绝不了。作为一个写作人,能掌握在网上写作,方便、省力气、快、随心所欲,没有那么多的编辑审查,或者是哪里删改。编辑有时也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正确的,有时也可能看走眼了。刚才我说得好多作品都是在网上收到的,网上炒热以后,出版社才来出。我有一个乡党就是通过网上这条路子,现在书出版后也卖的挺好。如果说你要纯粹直接送到出版社,压多长时间还是一个问题呢。所以网络解决了这个大事情。现在西大现代学院做了些实质性地组织工作,开通了散文网,自己争取再学习,或许回去就上网了。回去后多了解情况,多支持网站。这里的网站需要我做什么,我就来做什么。这是我的表态。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文联副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著名作家)
高建群:
我很高兴来参加咱们这个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研究所开通的这个散文网络平台,是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我表示热烈地祝贺。我记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说过,小品文的成功在一切艺术之上。实际上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我认为散文的成功,还是在一切艺术之上。不论是小说艺术,还是戏剧艺术,还是诗歌艺术,实际上和世界文学的高度比较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中国散文艺术的话,我觉得差距很小,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高度。今天来了这么多散文名家,而且林非先生是我久仰的大学者,还有咱们著名的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也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咱们的老乡,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我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
张国俊:
第一个原因就是说网络散文打破了文化精英们对散文的统治,把散文还给大众,使散文主体掺进来了更多的大众和普通人。网络散文发表之容易,使散文从文学神坛上走下来。大众贴近了文体,谁都可以写,谁都想写,散文主体的变化使散文有可能变成普通人的散文。第二原因,就是散文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后,紧接着我们的散文创作就不是文化商品了。以前的散文创作是要找人发表的,实际上它带有商品性。但是网络散文它不需要,我就是给我自己写的,我就是给我自己展示,叫别人看的,我高兴就行。所以他们没有文化商品这种商品性,所以他们在写作中的制作印痕可能要少一些。他们没有这个,就使网络散文的作者大多没有纸质媒体这方面的资源。所以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没有办法在报刊上刊出,因此他们的作品没有赚取稿费功能,因此他们不需要考虑编辑的眼光。这样他们写作就更自由更宽松一些了,这种放松随意本身就是散文创作的最佳状态。因为散文应该是独述心灵的,应该是不拘格套的。但是每个纸媒体,每个不同的报刊,每个不同的杂志,它都有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