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散文专题 > 正文

作家高建群作客搜狐访谈实录

中国散文网 作者:涂志刚 发表时间:2008-05-09 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作家高建群作客搜狐访谈实录

谈匈奴 游牧文化是传统的一部分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的网友晚上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今天是我们当代作家系列访谈第六场,前面已经见到了苏童、叶兆言、格非、李锐和林白,今天来到聊天室的是陕西作家高建群老师,他的《最后一个匈奴》曾经引起过巨大轰动,下面请高建群老师跟网友打个招呼。

高建群:很高兴在搜狐网站跟大家共度一段时间。希望这段时间过得有意义。我在大学讲课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说当你们离开大学的时候,你们说我在这几年中曾经有过快乐而自由的时光,那就是和高先生对话的那一个多小时,我希望今天也会有这样的气氛。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我相信今天你能带来有意义的一个小时。大家都知道高建群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最后一个匈奴》,那是在十多年前,在中国大陆轰动,当年是百万级的畅销书,最近《最后一个匈奴》出了一个新的版本,跟十年前相比有不少重写,高老师先介绍一下写这本书的状况?

高建群:写完《最后一个匈奴》后我逐字逐句又做了修改,当时写这个书的时候,我40岁,今年53岁,又做了重新的修改。我觉得想尽自己的力量,使这个作品能够更长久一点,再过上200年,人们说那个时代还是有一点深度的。所以我做了许多的修改,然后我在前面和后面又增加了两部分。前面这部分是写匈奴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辉煌过一段以后,突然又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结尾部分又写今天,当时的南匈奴、北匈奴,他们的后辈的聚合这样的一段历史。

主持人:这种历史感让我想到昨天跟李锐老师的对话,他的新作《太平风物》,这个小说很有趣,他是写古代农具的变迁,跟高老师的《最后一个匈奴》在处理上有相同之处,匈奴的历史放在这里,回头再看现在这个故事,有一种历史和现实的撞击感,我觉得在高老师的作品核心之中,最主要的主题应该是匈奴文化,这么多年,除了您这个小说,散文也写到匈奴。

高建群:是这样的,一部中国文明史,实际上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交融、交互冲突而形成的文明史。中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难以维持的时候,马蹄得得,游牧民族呼啸而来,给这个国家以洗礼。实际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由两部分组成的,而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两千年前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长城外的游牧民族称为异类,称为夷狄,称为蛮,实际上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黄帝娶过四个老婆,这四个老婆又生了儿子、孙子,后代大概70多人,他们分封在70多个国家,匈奴民族也是其中一个国家,随着气侯和地理的变化,他们成为一个游牧民族,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主持人:就从《最后一个匈奴》这部作品来看,写的是游牧文化正在淡出历史舞台这样一个历程,换一个角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外一部分农耕文化现在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高建群:农耕文化难以维计的时候,是游牧文化进入的契机。当年秦王扫六合,虎视天下,何其雄哉。但是过去谈的中华文明,核心是一个皇城,皇城以外是广大的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地区,再外面是长城线,长城线外面就是蛮族,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这是皇权的思想。

主持人:从最近十多年,这种思潮是在变化的,比如说过去两年流行的小说《狼图腾》、《藏獒》都反映出读者对异族文化的兴趣。

高建群:是的。要知道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比如南宋王朝就在杭州那个小地方,把南京金陵,让蒙古人占领了,但是中国的历史叙述还是以南宋为正统,成吉思汗庞大的军队把半个国家都占领了,建立了那么一个国家,而且北征现在的俄罗斯,建立了五六个国家。但是写中国历史的时候还是以南宋为基础,就是小小的苟延残喘的小地方。我曾经有篇文章在2004年评为中国散文十佳,我就写当农耕文化难以维计的时候,这个时候成吉思汗成了国家盛世,成吉思汗的铁蹄嵌入中原,给中华文明以新的胡羯之弦。

谈方言 向用方言说话的人致敬

主持人:应该说你的这种思考,包括你小说的气势,都是气魄宏大的。我很想知道当年是什么东西触发你进入到匈奴,游牧文化这样一个主题。

高建群:我小时候在陕北长大,那是中国农耕线和游牧线交汇地带。一边是银川、固原,下来到天水、延安、榆林、太原、大同、北京整个是一个锋线,就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的地方。这是东边的锋线,在西方的锋线在喀尔巴阡山,下来就是匈牙利草原,多瑙河畔,西方人类学家把这中间整个辽阔的地域称为欧亚大平原。游牧文化就长在这里。

主持人:您觉得是因为地域的原因,让你对这个问题感触特别深?

高建群:我在陕北长大,又在新疆当兵,我当兵的那条河流是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敢于向西流淌的河流,它穿过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我就在额尔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