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承接着明清的小品文而来的现代性灵小品文的脉络,是从周作人开始的,中间经林语堂、废名、林语堂、张中行、谷林、汪曾祺、钟叔河、贾平凹、止庵、一直到 90 年代的桂苓为止,约有十几个人,他们是最正宗的中国散文继承者。他们的散文完全可以用“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来评价,即薄味、平淡、周慎,淡泊世务,超然物外,哪怕面对生死大限也应当气定情安,神态自若,充分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这点,厨川白村曾谈到:“在 essay 比什么都要紧的条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的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乃是将作者的自我极端地扩大了夸张了而写出的东西,其兴味全在于人格的调子,……倘没有作者这个人的精神浮动着就无聊。”周作人在 1928 年 5 月的《杂拌儿序》同样做了这样的描述:“公安派的人能够无视古文的正统,以抒情的态度作一切的文章,虽然后代批评家贬斥为浅率空疏,实际上却是真实的个性的表现。” 1927 年鲁迅在《怎样写——夜记之一》写到:“但我想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还有林语堂,他也多次谈到了这点,“(散文)可以说理,可以抒情,可以描绘人物,可以评论时事,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以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不需要结构,也无所谓因果关系,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各己所经验感受的一切,它所表现的正是零星杂碎的片段的人生……能出其不意的,找得在人生里随处都散步着的每颗沙砾的闪光。”①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随笔的影响下,承接着五四新文学运动而来的性灵小品,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②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体现在小品文的写作上,一是指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灵活自如,二是作者心态的自由。
纵览整个二十世纪的
|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