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黄裳先生与学者散文

中国散文网 作者:王充闾 发表时间:2008-12-09 我要评论(0)
字号:T|T

黄裳先生与学者散文

■王充闾

    黄裳先生兼作家、学者、记者于一身,他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散文大家,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尤其卓著。先生出生于1919年,从年龄来看,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应该算是小字辈;但是,就其独立不羁的精神,腹笥丰厚、博古通今的学养,以及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那份情调、趣味,那种大家风范、名士风流、才子情怀,又应该被视为“五四”一辈学人。

    他在散文创作中是得大自在者。多年以前,唐弢先生就称赞他“实在是一个文体家”。这从他的几百万字的散文著作中可以得到有力的印证。中外文学史告诉我们,凡是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首先都是文体理论家;而在不断地实现突破与超越的散文大家来说,必然也是一位文体作家。古人对此是极为重视的,产生于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就以大量篇幅对文体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

    依我理解,所谓“文体意识”,是指作家、读者在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对于不同文体模式的一种自觉理解、独特感受和熟练的心理把握。体现在具体创作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文学工程”。黄裳先生的《锦帆集》、《珠还记幸》、《旧戏新谈》、《笔祸史谈丛》、《榆下说书》、《银鱼集》等等,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体是长期积淀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稳定和不稳定的统一——它相对稳定,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正如黄裳先生自己说的:“回顾过去写作的经历,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风格的善变。”在论及《旧戏新谈》时,他说:“笔调更是纵横驰骤,逸出了规范。写时真能感到一种任情挥洒之乐”。“任情挥洒”一语真是特别恰当。这使我想到学者李辉对黄裳先生的评论:“显然,文体对于他并不一定是必须考虑的前提,更不是限制手脚的束缚。在这方面,他相当放松,显得潇洒自如。”任情挥洒,潇洒自如,正是熟练把握、炉火纯青的标志。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多方面的局限,即使年龄也不小了,终竟无法同他比并。“夫子之墙数仞”,不要说对等交流,就是作出客观判断,也常常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我在这里只能说说个人向他学写散文的体会。

    先生是写作文化散文的高手,又是开路先锋。“文化散文”的提法未必确切,为了表述方便,姑且这么说吧。大体上讲,其文体特征,应是文化蕴涵丰富,能够把哲思、史眼、诗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书卷气、艺术美与思想锋芒相互融合。如果这一看法得到认定,那么,我说,文化散文实质上就是学者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正式提出来,确是为时不久;但其出现并非始于今日。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题未定草》等,用黄裳先生的话说,“是学者散文的典范作品”。到了黄裳先生笔下,就成批地、集束地出现了,包括结集于1945年、1947年的《锦帆集》、《锦帆集外》和1980年、1981年、1983年的《花步集》、《金陵杂记》、《晚春的行旅》等许多散文作品,都可以说是今天定义的文化散文或学者散文。

    1980年,黄裳先生在散文集《山川·历史·人物》的后记中说:

    我还时时不能忘记过去,经常会感到“历史的重载”的沉重分量。……不论怎样美妙的自然景物,如果离开了人类的活动,也将是没有生命的。我好像从来就不曾读到过纯粹的写景文,用照相机拍下的风景画片那样的东西,在文字中是并不存在的。也许这是我的一种可笑的偏见。看画时爱读题跋,游园时留心匾对。面对湖山,也总是时时记着一些赶也赶不开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美丽河山,不只是对自然面貌的客观描述,其中也包含了对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歌唱的人民的热情的赞颂。

    正由于这类散文的文化蕴涵主要以历史事件和人物行藏为载体,所以也有称之为历史文化散文的,似也言之成理。

    其实,文史融合的传统在我国古代文化长河中是源远流长的。上乘史学著作都是最佳的文学作品;而作家的最初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比如,先秦百家诸子都是出色当行的作家,但同时又多是够格的史家。所谓“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三国时刘劭语)。文与史的自觉分家,表现为文重辞而史重事,大约是在两汉以后。南朝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设了《史传》一篇来讲历史散文,从文章的角度对历史著作提出了要求。其中有这样的话:“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物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左传》记事,附在《春秋》经后面,跟经文交错,文辞简约,可是,人物的姓氏、宗族不清楚,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