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散文的另类书写

中国散文网 作者:杨献平 发表时间:2008-12-16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散文的另类书写

——当前散文写作的另一种态势

杨献平

      我不知道该怎样叙说,正如我不知道面临的生活——这句话,我一直在重复着,某天晚上,我睡着了——黑黑的睡眠——如果仅仅如此,那么,第二天早上起来——对这个夜晚——人生的一个细节,我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印象了。恰恰相反,我做了一个梦:一个从没谋面的人,她泪流满面,站在一个奇怪的黑色的树杈上,忧郁而充满秘密的眼睛一直看着对面的一片阳光明媚的草地——我醒了,脑海里崩溅出来的第一面影像便是这个梦——到了中午,躺在床上午休的时候,忽然有想起这个梦……尔后,又不明所以地想到了当下的散文和散文写作——之所以要这样说,我想告知的是:艺术也如同睡眠一样,如果仅仅是艺术或者艺术的模型,写作者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难道只是为艺术而艺术吗?这显然是个问题。具体到个人的兴趣——目前,还停留在散文写作这个平台上,在商言商,在官为官,同样的道理,作为散文作者,自然对散文的思考和关注更多和专注一些。

      在散文写作当中,个体经验、学识和对事物的认知角度是一个颇为重要根基,就像泥土和水乃至阳光对于草木和生命一样,个体经验不仅使得我们有“的”可写,也形成了作家文本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构成了人和人世的丰富、驳杂以及不可思议。”散文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个体经验和个人的天性以及后来的文化环境,尤其是个体内在的隐秘意识的飞纵和缭绕,高升与低潜,导致了人和人品质、精神世界与现实理解、个人生活观念和艺术主张的相异性。 

      可以说,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散文是一个自觉的运动,是对体制散文的最大反动。然而,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一阵营当中,除了更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加入之外,新散文的尺度和方式几乎原地不动,从抒情、修辞到文体幅度的一再扩张,参与者甚众,但它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并没有将新散文的概念一笔廓清。在我看来:新散文在形式(文体)上是开放的,通过多角度和多方位的实践,使得新散文朝向一个大的无所不包的方向大幅度敞开;语言的标新立异,质感和美感,使得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新生,拥有了鲜活广泛的活力。但文体的开阔以致到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地步,就令人怀疑了。就大量的新散文文本而言,炫技的嫌疑,逃脱的嫌疑,舍却己身,旁涉他物,与尘世烟火隔绝的嫌疑,都令人觉得大为不足。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姑且命名为新散文写作至今仍旧是一个圈子内的热闹,而没有和大众很好的沟通,没有与我之外的事物形成一种自觉的衔接,有点一群人自己上台表演,而观众席空空如也的喧闹和寥落。这类散文作品对尘世烟火和周遭物质的屏蔽和缺席,构成了它最大的致命伤。当文学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自我心灵展现”、“个人的精神碉堡”。一直到21世纪最初几年时间里,在散文的阵地上,一些既继承新散文写作路数又很好地融合现实现场的散文写作群落,正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态势,这些作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积极容身当下的生存和自我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提供和发现原生态的人文精神和文学品质,以个人的在场、个人与周遭现实(物象)的精密融合,促成感官、身体和精神的“我在”,从而彰显一种崭新的散文写作主张——在这里,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称之为原生态或者现场写作。

      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生活场,这个生活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僭越和替代的。这方面,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生活的现场,就是个人所在的地域和生存状态,个人的一种生活遭际和命运。二是心灵的现场,先天因素、人文精神、观念意识、个人品质,构成了作家内在的一种个人现场。我理解的散文写作的“现场回归”,就是要回到散文的“我在”、“在我”两方面品质,也是彰显原生态或者现场写作的散文理念的根本要素。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有陕西的贾平凹、朝阳、北京的苇岸、冯秋子、云南的于坚、新疆的刘亮程、浙江的马叙等人的《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人与鼠》、《商州三录》、《大地上的事情》、《生长的和埋藏的》、《棕皮手记》、《黑暗中的大海》、《在浙东北大地上游荡》、《父父子子》、《丧乱》、《先父》、《鸟与鼠》,以及后来的作家和作品如阿贝尔《1976:青苔和水葵》、黄海《城市词条》、寥无益《九痛》、张利文《在兽的身体里》、吴家骏《河流的秘密》、老湖《老家植物志》、李存刚《住院部系列》、江少宾《记者手记系列》、塞壬《漂泊,一种下落不明的生活》、叶耳《简单的深度》、沈荣均《被轻视的身体:家族另史及我的被出生》、蝈蝈《迎风站立的虚空》、王开《秋天是一种句式》、杨献平《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系列》、云头花朵《出逃和迷失》、张亮《谋杀》、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