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中国散文网 作者:王芳闻 发表时间:2011-01-26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陕西女性文学的宏观概览

(陕西作家协会秘书长  王芳闻) 

    《陕西女作家》小说卷、诗歌卷和散文卷在中国作协、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由太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女性文学创作的一次大检阅,是陕西女性作家创作实力的一次大展示,也是给所有钟情于文学、辛勤耕耘的姐妹奉献的一份厚礼。作为本书的主编,编辑这本书的过程,是走进女作家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过程,是与她们进行文学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我们不仅从这些作品中读出了不同的历史岁月在这些作品中烙下的时代痕迹,更从中读出了作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创作姿态;不仅读出了她们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个性文学话语,更读出了一条穿越历史风云的、贯穿于包括陕西女性作家在内的精神基线:这就是矢志不渝地深入生活,满腔热情地开掘生活和真实艺术地反映生活。认真研读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陕西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关于这些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征和美学解读,各位专家将会发表很有见地的观点。我这里只想从本书主编的角度对这些作家和作品做一个宏观的概览。

    说到概览,我们的思绪就不能不回到建国初期那个除旧布新的伟大变革时代。当我们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入城市的时候,当我们党从长期带领人民为夺取政权而斗争转为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奋斗的时候,那种生气勃勃的时代氤氲,那种风和日丽的社会风貌,深刻地影响和造就陕西一批辉映文坛的女性作家。他们是贺抒玉、高彬、张文彬、何鸿训、何正璜等一批既是编辑,又是作家的女性群体。她们中有的人披着革命战争的硝烟走进文坛,有的迎着新中国的诞生跻身文海。在她们身上,既承继着解放区文学的优秀传统,又蕴含着对新生活的生命体验,这种双重的生活积淀,赋予她们的作品以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饱满的时代激情。例如,从40年代就参加革命文艺工作的贺抒玉,就是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突出代表。她的小说作品《我的干姐妹》、《红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青春时期的革命经历使得她对普通劳动者有着深厚的情感,长于用朴素细腻的笔墨勾勒乡村经过历史变革的绚丽多彩的画面,精心塑造农村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干部——特别是各类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讴歌他们美好的纯朴的心灵和在时代风雨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关于这一点,周燕芬教授在她的评论中有独到和深刻地分析。

    如果说,贺抒玉因为长期担任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那么,说到建国初期到50年代的陕西女性文学,张文彬这个名字恐怕今天的许多年轻人就很少知道了。出生于30年代的她,虽然作品不多,然而,可贵的是,她的文学思维的冷静和理性,她的文学审美视角的独到和新颖,她对于生活的深度思考和诘问。评论家们在评价张文彬的作品时,提到了她的《心祭》,而这篇作品不是发表在50年代,而是问世于思想解放、观念裂变的80年代。这个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是,在经历了十年文革之后,中国人对于曾经亲历的生活贯注了一种哲学的反思,对于我们曾经自以为正确的理念表现出自觉地反省,对于曾经成为我们精神重负的历史积垢表现出一种文化层面的清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文彬的小说《心祭》就打上了浓重的文化批判的烙印。我十分赞同周燕芬教授的分析:作家不是简单将母亲受到的伤害归咎于倾思想或封建意识,而是揭示出倾思想和封建意识在女儿身上的投影……”。我们这里且不去评价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启迪,仅就创作姿态来说,不难看出作家追随时代潮涨潮落,回应时代的风气变革之先、聚焦时代焦点的烛照精神,它对于今天正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女性作家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深刻的启迪。

    我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这些老一辈作家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她们来说,创作只是其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的创作带有业余的特点,而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养和扶持文学新人,为陕西文学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文学新秀。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许多作家,都是通过她们走到读者面前的。她们也为全国编发了大量优秀作品。为全国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红日》、《百合花》、《红旗谱》等,都是通过5060年代享誉全国的文学期刊《延河》走向全国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文化多元、观念多样的时代,一方面,文学的边缘化日益成为作家和评论家焦虑的现象,另一方面,一大批文学青年依然始终不渝的坚守着文学的神圣,这样的时代图景多么迫切需要大力弘扬老一辈女作家的奉献精神。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读一读她们的作品,追忆她们奉献的身影,我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于再造陕西文学的辉煌所承担的庄严使命和重于泰山的责任。

    文学从来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遥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它的绚烂的风景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断代的和不断刷新的。读《陕西女作家》,会发现一种芳林新叶催陈叶的风光旖旎,一种流水前波让后波的波澜迭起。

20世纪七十年开始走上文坛的李天芳、李佩芝、叶广芩、孙珙、袁秋香、夏坚德、惠慧、刘亚丽、毛安泰、高华、杨小敏、王宝君、冷梦、张虹、北雪等一大批女性作家,构成了这一时期陕西文学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是一个中国由骚动走向沉思;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10文革赋予了她们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气质,思想解放赋予了她们用思考的目光俯瞰生活的空间,所以,诚如雷涛先生所说:他们的作品带着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色彩和民族文化的强烈气息,但是更多的对本民族和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深重思考。”40年代出生的李天芳一篇散文《枣》1964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一炮打响。她的文笔清新、妩媚而圆熟。读李天芳的散文《种一片太阳花》,我们仍然可以透过作家清丽的文笔,触摸到作家洋溢着理想情怀的跃动的心,感受她发现美的智慧的目光和讴歌美的心灵诗意。而她的小说,则打着浓重的地域文化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李天芳的小说创作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脚步保持着呼应的气息。她与晓雷合著的长篇小说《月亮的环形山》,不追求离奇的故事情节,不去靠故事支撑作品的架构,而是全面展示他们对生活资源整合与思考的体验,字里行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奔涌着情感的激流。她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与它相映生辉的语境,作家只有站在文学激流的潮头,才能不断赋予自己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几乎与李天芳同时代还有已故的女性作家李佩芝,她的散文作品,以文笔细腻,雅韵高蹈而颇受全国文坛的关注。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于病床上写就一系列散文随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作家直面生活的灿烂笑靥。

    在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中,叶广芩始终是一位与时代同行,与文学思潮同步的开拓者。她丰厚的创作成就,开阔大气的艺术表现,赢得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叶广芩现象。她的创作虽然起步于80年代,但是收获于90年代末和新世纪、新阶段。有评论家认为:叶广芩的生活方式、写作姿态和文学精神具有当代性,她所提供的文学话题,既有纵深的历史文化感,又切近当下生活,极富现代超越性。这是十分中肯的,我以为,所谓当代性,就是她的作品,无论是早期还是当前的,就语境而言,都打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所谓超越性,是说她总是用一种行进式的、动态的思维结构作品,表现对象和选择叙事方式。不管她的话语怎样前沿,结构怎样创新,叙事方式怎样地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这就是对于生活的执著。在这一点上,她与陕西作家的创作精神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尽管她有过插队落户的人生磨砺,然而,她仍然于2000年,到陕西周至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她潜心研究山系的人文地理和自然保护区,用一个女性作家的目光,解读地域文化氛围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新领域。读她的《熊猫杂碎》、《老虎大福》,我们似乎聆听到来自大自然的呻吟和呼唤。而她的长篇小说《青木川》,无疑是她以秦地文化和关中风情为题材而结出的新的丰硕的文学成果,是对于陕西人文精神开掘的新贡献。叶广芩的创作,常常让我们想起终其一生深入生活的柳青,想起用全部生命拥抱陕北的路遥,想起用一种文化批判的精神破解民族秘史的陈忠实。如果说,现实主义是陕西文学跨越时代的红线,那么,叶广芩应当是这条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还要说到,在80年代登上文坛的女性作家中,冷梦以她深邃而又多思的目光,激情而又深沉的笔触,辛勤地耕耘在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散文、电视剧本等多个领域,其脚步是执著的,其成果是丰厚的。尤其是1998年的《黄河大移民》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2006年她的《高西沟纪事》又获得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冷梦报告文学之所以能获得全国声誉,是因为作品不仅具有陕西文学悠久的文学底蕴,还承继了陕西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表现了作家特有的那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一时期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女作家张虹,这位汉水滋养的女性作家如汉江一样清澈灵秀。读她的短篇小说《雷瓶儿》,你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家的灵性和智慧。陈忠实先生对此大家赞赏,他说:张虹以极其隐蔽的叙述文字,通篇布满了阅读的迷雾或者说是险境。高明之处在于,这种迷雾既感受不出故弄玄虚,亦感觉不到刻意的小说技巧和文字技巧,而且生活本身的迷雾或者说泥潭,被准确而又敏锐地捕捉到了,把握透了。

    袁秋香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业余她创作了《灯下心语》、《风流人物》两部散文随笔和两部长篇报告文学集,她的散文清新、明快、耐读、隽永,被许多读者所记忆。

    值得一提的还有夏坚德的散文充满了职业气息,涉及了外事和体育等公众知识话题,她的作品透射出作家本人率真大气性格。贾平凹是这样评价的:似乎没有章法和技巧,朴茂平实,充满了气和气。

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它不但带来人们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的巨大裂变,也带来文学的空前繁荣和发展。各种文学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演绎着这异彩纷呈的风景。陕西的女性文学以她们风格迥异的作品,为陕西文学天空,点缀了灿烂的朵朵云霞。这一时期的陕西女性文学,群星璀璨,耀日争辉。涌现出张艳茜、杨莹、唐卡、胡香、辛娟、周瑄璞、陈璐、陈毓、徐伊利、王晓云、李小洛、吴梦川、杜文娟、刘爱玲、李倩、李蕾、陈士娟、高安霞、闻方、鲁曦、宁颖芳、常丽、百合、马天乐等一大批文学新人。

题材多样化,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用雷涛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了陕西乃至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领域,更多地关注个性,更多地试图以对个体命运的剖析去明晰化一个层次。如张艳茜,她是一位编辑兼写作双栖女作家,她的编辑随笔写的清丽、亲切、生动,重温童年,追怀青春,回忆亲情等等,写的味道醇厚、感人至深。我省青年女作家周瑄璞,她对当下时代平凡人生活十分了解,已出版长篇小说《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等,作品以描写都市女性情感生活为主,折射当代都市人群生存状态,反映人与时代、人与物质、人与命运的关系。她文学修养好,作品受西方经典小说影响较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尤其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及意识流探索,使作品风格唯美典雅、注重艺术探索。评论家李星认为,周瑄璞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和文学敏感,使才华型作家,而她的真诚好学,踏实勤奋会让她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高;肖云儒认为,她的作品包裹着一层女性娴静温和的外衣,很好地把握着一种日常生活的情绪半音。杨莹的散文,行文流畅而不乏意蕴,说理明澈而富于个性色彩。她的以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从选角度到抓特点都表现出其独到的个性的追求;她的抒情散文,以情带事,叙中有情,很少离开叙事的情感宣泄。这使得她的作品读来给人以沉实和质朴的感觉。在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辛娟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身影,她已出版小说三部,散文集一部。著名评论家李星在说到辛娟的作品时指出:她的写作姿态非常低,有感而发,既不想去教导读者,也没有做作家状……”而这正是一个女性作家可贵的品格。透过辛娟的作品,我们看到她内心的善良,对亲人和不幸者的关爱、同情和悲悯,看到她浓烈而深厚的平民情怀。这与她宽容和大气的文化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令人可喜的是辛娟的文学气质传承给了女儿代欣,年仅15岁就写出了15万字的长篇小说《成长的疼痛》;还有母女作家杨树梅和马天乐,马天乐在高中毕业时出版了随笔集《天乐在德国》,树梅的散文集今年将要出版。这两对追寻文学之梦的母女不也是陕西女性文学天空一道瑰丽的风景么。

当我们说到陕西女性作家的时候,当然要对80后、90后出生的像高璨、杨则纬、杨宇婷、代欣、吕恩慈这些新人的给以密切的关注。他们是文坛陕军最年轻的新生力量,他们的作品如同他们花季的年龄和阳光的生活氛围,没有雕琢,没有修饰,只凭着天真,直觉,敏锐,抒发青春的感悟,宣泄自己花季的心灵。高璨是一位天分颇高的女孩,13岁就出版了7本诗歌、散文、童话集,获得了全国金葵华奖。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评价说:写迷人的自然风景,写纷纭的社会环境,写得栩栩如生,写的浑厚深沉,既有情感与哲理,又有巧妙的构思和绚丽的文采,这是文学创作追求的一种很高旷的境界。高璨这么小小的年龄就已经初露端倪了。另一位少女作家杨则纬还在高中读书时就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发生》,现在第二部小说《末路荼蘼》已经出版。陈忠实这样评论她的作品:在我有限的接触的青少年写作者中,颇为欣喜地发现了杨则纬。她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泛,文字表达泛溢着才情才华……展示出新世纪一位即将进入生活的少女绚丽的情感画卷,和对现实人生敏锐而独有的感知。杨宇婷是一个以生命写作的女孩,高三读书时出版了《太阳的味道》,读她的小随笔是我们的一个惊喜。贾平凹先生这样评价她的作品:我一方面赞叹着杨宇婷作品里有她的生活和感觉,而这种生活和感觉已表现得清气淋漓,一方面又说着张爱玲的耐谈。高中生代欣日记体小说《成长的疼痛》,是从她小学六年级到初三的四年中的18本日记中摘录的。记录了小作家代欣成长的历程,构造了一个有些迷茫、叛逆、自卑、而后又乐观、自信、张扬的角色——紫萱。她语言朴质生动,却又不乏智慧的凸显;具有强烈的纪实性,让我们吁嘘这些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个个人的生长之快乐和坚辛,让我们体味它既有自尊和自卑,即敏感又脆弱生活情况,同时,让我们反思:我们给予孩子的,加于孩子的,是不是她们所需要的?吕恩慈在上高中时出版了散文小说集《北溟有鱼》,她一边攻读学业,一边不停的再写,用未成熟的洞察力,认真诠释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阳光、清纯、可爱又迷惘。这五位少女就像五朵小金花盛开在陕西的文坛上,给我们以惊喜,以希望,我们有理由说,在80后、90后青少年作家中,女性作家明显占优势,高璨已被北京一些媒体誉为90后中国十大作家。这一批新人的出现,展示了陕西文学新秀辈出的灿烂前景。

《陕西女作家》的出版,是陕西文坛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这部作品集的出版同时,更希望,陕西的女性作家姐妹追着新世纪的浪花,踩着时代的鼓点,用自己俊美的笔,为陕西文学芳苑描绘更加绚丽和恢宏的画卷,以不辜负时代对我们的嘱托,不辜负陕西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妇女界的姐妹对我们的热望。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