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散文何时设单篇奖?——兼谈鲁迅文学奖的改进及其他

中国散文网 作者:红孩 发表时间:2010-07-05 我要评论(4)
字号:T|T

 此文为作者就鲁迅文学奖散文评选所提的一些建议,欢迎专家、学者、读者等各界有识之士对如何改进评奖机制参与讨论。 ——编者

    一

    今年是进入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祖国建设繁荣兴旺,文学事业空前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十年进行一次总结。新时期十年,中国文学究竟经历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完善?这是广大文学工作者非常关注,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更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鉴于新一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在即,我想就改进评奖机制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请各界有识之士一同商讨。

    文学是社会的反映。不论哪种文学样式,都是作家从生活出发,把人的思想、情感借助文字,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的。祖国悠久的历史,火热的现实生活,无疑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因此,我们的文学作品在内容表现上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热爱文学,除了满足对生活的认识与还原,还有对精神的需求和审美的需要。不同的人群喜爱不同的作品,任何题材、体裁的作品都有它的受众人群。因此,我们的作品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我们在提倡主旋律的同时,也必需要多样化。

    作家既然创作,就要发表、出版,就要让评头论足。没有一个作家的创作不想发表、出版的,也没有一个作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发表、出版后不产生任何反响的。所以,任何作家都应该以坦诚的胸怀接受大众的批评,尤其是敢于听取不同意见。任何文学组织、机构,开展文学评奖,其目的都是为了发现新人,推出优秀作品,繁荣文学创作,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开展健康、公正、有益的文学评奖,有利于文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应该客观公正地说,中国作家协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各种文学评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谈到文学,谈到作家,大多还停留在对那一时期的记忆。进入90年代后,由于文学整体的“向内转”,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逐渐淡出文学的主流,使得作家作品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最终形成了文学只是文学小圈子的游戏,读者越来越趋于冷漠。反之,读者也越来越冷漠文学。即使在90年代后,中国作协又推出鲁迅文学奖,包括早先设立的茅盾文学奖,虽然评了好几届,但社会反响平平,最终受益的不过是获奖作家本人及其所在的管理机构。当然还应该包括那些以此为荣、沾沾自喜的评委们。

    毫无疑问,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奖励的是精英艺术。然而,缺少了大众基础的精英艺术又能坚持多久呢?我们不妨在社会上搞个调查,看有多少人知道鲁迅文学奖,有多少人知道茅盾文学奖?再细问,看有多少人知道鲁迅文学奖的作者和作品,有多少人知道茅盾文学奖的作者和作品?不必脸红,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相反,如果你问文学圈子里的人,恐怕也未必有半数人清楚。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谁也无法回避。中国文学走到这一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抛开经济、政治等大因素,与整个文学报刊的编辑思想、作协评奖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各种文学报刊将面临身份转换和观念转换。转换得好,则极大促进文学的发展;转换得不好,势必会使本就不景气的文学再次遭到滑坡。因此,首先有必要对带动全局工作的评奖机制进行有益的改进,以此来尝试改革的温度。试以鲁迅文学奖为例:

    一、修改评奖条例,让评奖更加透明、公正,尤其体现评奖的社会参与性。

    二、在确定评奖的范围后,首先要厘清鲁迅文学奖的特性和标准。当前,有些文学题材概念模糊,界限不明,既对评奖标准产生混乱,也对作家创作和读者对文学的基本认识产生错觉。譬如: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区别;散文和杂文、随笔的区别;鲁迅文学奖要不要在诗歌奖中设旧体诗词(鲁迅是新文化新文学的代表,有人对此有看法)。从最近公布的评奖公告看,本届鲁迅文学奖增设了小小说一项。至此,小说从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都有自己的评奖归属。没有设的是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小小说集。为此,我就有了这样的疑问,在连续多次的评奖中,为何散文不设单篇奖?而一律是散文集,甚至把杂文、随笔也划到这个范畴。无独有偶,诗歌评奖也是如此。熟悉散文、诗歌的朋友都知道,不要说古代散文、诗歌给我们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即使是现当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歌名篇佳作,其数量无论如何要比小说影响大。我们今天能记住的许多作家、诗人的作品,没有一个记住的是他们的集子,而恰恰记住的是他们个别的名篇,多者三五篇(首),少者可能只有一篇(首),然而,这些作家诗人就仅凭这一篇(首)却被人们永久地记住,甚至进入我们的文学史。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评出不少,在读者中几乎没什么影响。读者往往看的是你这个作家有没有名篇,如果没有名篇的散文集,艺术水准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文学的基本规律。

    在此,我强烈呼吁:鲁迅文学奖应该下决心取消散文集、诗集的评比,而要设立散文、诗歌单篇(首)奖!一篇散文,一首诗歌的意义决不比一部小说、报告文学逊色。小小说也应该设单篇奖。单篇一定比集子的意义大。评集子获奖,作协就成了出版社的宣传部。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概念、界线、分类问题如果不科学地解决,肯定会给评奖工作带来操作上的麻烦,也难以促进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三、评奖也是社会的反映。建议评奖设大众评奖和专家评奖两个部分(不是两个层次,专家未必比读者眼光高)。1、可以考虑先进行初评作品公示,让社会广泛参与投票。2、根据社会投票结果,结合专家评奖,进行终评。3、终评采取实名制,公开投票结果,每个评委必须写出200字左右评语。4、取消几名评委联名提名作品直接进入复评、终评的做法,这种做法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特权、腐败。

    四、鉴于文学界的“张悟本(不是没有学历,是没有真才实学,颇像中医张大师那样到处兜售绿豆汤)式的专家、评委”也已经泛滥成灾,建议在评奖之前,确定评奖类别、名额后,首先进行评委评选。1、评委要有五分之一的读者评委(文学界以外人士参加)。2、评委采取自愿报名,责成有关机构进行初选,然后进行公示。3、建立专家库的办法是一种参考,但不是唯一。专家库一定要得到社会认可。而且要按文学体裁进行分组。4、不论任何人,不能连续担任两届评委。5、初评委和终评委应放在一起,终评委由初评委中选举产生。

    五、评奖要充分发挥作协所属学会、社团的作用,这些组织长期致力于某一文学类别的组织、研讨、评奖工作,熟悉作家队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作家中有着广泛的威信,对协助中国作协工作肯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考虑学会与创研部、创联部和作协所属报刊进行结合,组成专门的专项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组织工作。

    总之,评奖工作要尽可能让社会参与,不能搞成作协自己的自助餐,更不能搞成小圈子的独食。只有开门办作协,开门评奖,让社会了解作协,参与作协,才能使文学重新回到在读者心中的神圣地位。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