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谈散文

中国散文网 作者:王英琦 发表时间:2008-05-07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有智者预测,21世纪是散文的世纪。

    我想补白的是:当一种文学形式在量层面上开始泛滥时,也就是它的气数将尽时。如果说文学是包含了真与善的理念之后呈现出的感性形象,那散文就是这颗形象之树上最美的花朵。如此界定,是由于散文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奇异特质:一种两极性和对称性所决定的。

    散文既在最低层面,最基础层面拥有最广义的普适性、群众性(似乎只要识得千把汉字,别把字码反了,都能插上一杠子),又在最极限处,最高审美养成,考验制约着人的整体素质和人文品质。

    它的基座之大,没在边界限制,恰恰是一种最大最无边的限制。指出这一点,并非诚心要与“盛世散文”、“大时代散文”唱反调。只是对当下散文的被滥写异代,散文的“人海战术”、“生产大运动”等无序运作奉上几名真言。

    人人爱散文,但散文只苛爱极少数人。

    散文由昔日的文学弱势一跃而为大面积包抄文坛的强项,是与当前中国整个文学机制的不良转向——文学的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分不开的。

    较之其它文学样式,散文的经济效益、短平快特怔似乎更明显。就在许多人高叫散文也是商品,也要走向市场,拼命强调散文的所谓商品属性时,却忘了——或故意抹去了散文最主要的内禀性:精神性、崇高性。

    散文从根本上说来不是物品,商品,不能用现代商品的促销手段——热炒快炒爆炒批发甩卖。也不能主动包装广告,作伪作秀。它全靠人的心灵主动认可,主动承认。它在内里恪守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文学规律:以心会心,以精神对精神,以灵魂征服灵魂。

    强调散文及文学的商品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我们这个泱泱散文古国的文化堕落。散文的头号天敌就是散文的非散文化、非精神化。

    近年时尚的大散文,多是借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或偶发事件,借古今中外的遗景故人,外在化地抒发情怀、批发知识。

    由外引内没有错,借景抒情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对文学主客体把握的度上,失衡偏斜了。也就是说这些大散文的重心都倾斜到了外部,外界世界成了写作的中心点,自身的心路历程却几近空白。这种不见一已自我,却将环境和外在因素作为创作主体的为文法,至少不符合散文的内在精神。

    真正的散文写作,起码要做到灵魂在场。在自我的血泪参与,有作者心的跳动,精神的痛苦,以及人性的冲突升华。认识并书写外部固然重要,但认识并书写内我更符合散文的本义。一个内在灵魂尚未开启的人,是无资格言说世界、济世启人的。
或许大散文的难点——大散文真正的弊端不在由外引内和借景抒情,而在“向内转”面向真实自我的酷难上。那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否定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漫漫炼狱路。

    真正的大散文不仅需要大知识大智慧,更需要大勇气和大无畏。

    批量化、平面化从生产流水线向市场推进的泡沫散文、快餐散文、松花蛋散文,正无情地腐蚀着散文,败坏着人性,搅和着真相,消解着读者的认识力、判断力。

    这些任意煸情、作秀,大搞假问题、伪忧患的散文,一个共同点是,文本都充斥着大量的伪信息、负信息——乃至无信息。人们从中得不到一点在关生存因惑、人性本质的良性启迪,反多是与生存无关、满是皮相愉悦的“闻香识女人,闻烟识男人”的无用知识,以及铺天盖地宣泄,较理的负向否定性思维,极少在开出药方,给出活路,说出确定性的价值,揭示出真理的特性的,因此说它们是散文的垃圾并不过分。

    当代散文并不缺乏忧患意识、问题意识——恰恰相反,忧患、问题的太强烈过剩了。21世纪真正需要的是那种既具在价值观的真确性,又具在生命意义的多样性;既具在真理的统一性,又具在人性的丰富性的那样一种经过提纯的高浓度信息的散文。

    循文而散,太散而太文,是当代散文的一大语病。散文虽不像诗歌那样讲究语言的声调、韵律,重复性节奏等,但散文必定又是一种美文,必定又含在某些韵文的性质及内在的神韵和张力。

    散文语言整体的逻辑词序,段落之间的转承起落,句子的长短疏密,情感的修辞分量,都潜在地决定着散文的美感和质感。这种内在性的韵律要求,这种看似无技术却潜蕴着技术的写作技巧,不能靠浮表的临摹、仿制去掌握,它自然地蛰伏在一个优秀散文作者性灵的最深处。它与那些对人生的苦难有超常体悟,对生命和宇宙的节律有天生敏感的人最具亲和力。

&nb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